据意大利《晚邮报》12月6日报导,意大利政府已向中国发出通知,称意大利将于2024年3月“一带一路”协定到期后正式退出该协定。
意大利于2019年正式签署了“一带一路”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成为G7国家中唯一加入该协定的国家。该协定原定于2024年3月到期。
《晚邮报》指现任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本欲以“自动失效”的方式退出该协定,以降低对意中关系造成的冲击。不过中国政府在过去数周内表明如意方不反对,中方将视为双方已同意自动续约,迫使意政府向中国发出正式通知。(延伸阅读:《意大利入局“一带一路”,欧洲地缘政治重新洗牌?》)
该报导还指,双方均同意不会公开证实这份通知,梅洛尼政府还承诺将持续双方战略友好关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2月7日被问到有关意大利是否退出一带一路协定的问题时,仅回答“中方坚决反对抹黑破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反对阵营对抗、制造割裂。”
意大利欲退出一带一路协定并非秘密。梅洛尼在担任反对党领袖时也一直反对“一带一路”计划。去年当选总理后,外界一直猜测意大利是否会选择退出。7月,意大利国防部长圭多·克罗塞托(Guido Crosetto)公开表示加入一带一路是“糟糕的决定”。他指意大利未能借此增长对中国出口,而中国对意大利出口却大增。(延伸阅读:《2022意大利右翼政府上台:民粹其实在落潮,选民期待稳固的承诺》)
9月5日,意大利外长塔亚尼(Antonio Tajani)结束了在北京为期三天的访问。访问期间,他会晤了中国外长王毅、商务部长王文涛等人,外界猜测当时他就向中国提及此事。《联合早报》指,对北京而言,在这一计划十周年、并在十月举办峰会的当口,意大利一旦退出“一带一路”,将有着很糟糕的象征意义,甚至可能产生外溢效应。因此北京方面愿意用更多资源挽留意方。目前看来,意方选在一带一路峰会结束之后低调退出,应是已考虑北京意愿之后作出的权衡。
意大利政府对外表示,退出“一带一路”的主要原因,是意大利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没有换来预期中的基建投资。但这一局面还有一个原因:原先亲近中国的“五星运动党”失去政治势能。2021年意大利政坛震荡后上台的德拉吉(Mario Draghi)政府开始改变原先孔特(Giuseppe Conte)主政时和中俄走近的外交路线。
在那之后,中国在意大利的投资、并购等项目受到了意大利政府的更多审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202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意大利政府不断扩大对国家利益敏感技术和相关资产保护的“黄金权力”,尤其用该权力“对中资企业生产投资进行严格审查,甚至直接叫停部分项目”。
在一带一路提出十周年之际,一带一路在世界各地也遭遇了不少挫折。
除了先前有过报导的匈塞铁路的困境,10月26日,正值中国-菲律宾的南海主权争端问题愈演愈烈,菲律宾官员证实菲国不再与中国商谈有关三项重大铁路建设项目的贷款融资事项。
而欧盟国家总体上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也更为冷淡,10月17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上,欧洲国家领导人中只有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前往北京。其中欧盟国家领导人只有欧尔班一人。多数分析认为,欧盟国家的参与度低和中国无法与俄罗斯在地缘战略上切割有关。(延伸阅读:《复旦大学的匈牙利建校风波:一所被当地民众反对的“外国大学”》)
就在意大利低调退出一带一路之际,中欧领导人也举行了四年来第一次在北京的实体峰会。上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和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到访北京参加中欧峰会。
中方声明表示,习近平在会晤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平台,为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建议把中国“一带一路”和欧盟的“全球门户”基建项目“对接”。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则在会后吹风会向媒体提及,中国在峰会上表达了对欧盟“去风险化”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关注,包括电动车补贴调查、5G技术准入门槛等等。
不过,欧方声明未有提及一带一路,反而指欧洲领导人借峰会指向习近平和李强提出:欧盟对中贸易赤字太高,双方经济关系要更平衡,期望中国有实质行动,改善欧企在中国的市场准入,并改善欧企和欧洲投资者的投资环境。
關於義大利退出一帶一路,可參考這篇:
離開是為了更靠近?義大利擬退出中國一帶一路後的新通關密語--「全面戰略伙伴」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why-italy-withdraw-from-chinas-belt-and-road
最後一段的歐方聲明連結好像放錯了喔 依然是中方外交部的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