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端对谈

香港歌等于广东歌?英文写歌三人谈:“香港”其实在哪呢?

“他们会觉得用英文写词,反而能反映他们香港人的身份。这其实是香港人独特的地方,不能以是否用广东话创作来区分。”

Tomii Chan、袁智聪与Erik Piece。摄:林振东/端传媒

Tomii Chan、袁智聪与Erik Piece。摄:林振东/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沈诺基 发自香港;录音整理 Shena Yu

刊登于 2023-08-29

#香港音乐

【编者按】在香港讲话,一定是讲广东话?从语言维度探讨音乐场景的“读字音乐祭”来到第三个回合,继香港广东歌台湾原住民音乐创作之后,我们来看看在香港的英文音乐创作。

众所周知,英文是香港日常的一部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法律、文件、教育,还是电台、传媒、街头,香港与中国大陆及台湾相比,英文都以更高的比例真实存在。虽然每人生活中,中英粤如何构成因人而异,但双语混杂、乃至偏重英文,确实是不少香港音乐创作者自小的成长环境。

不过尽管如此,香港的流行音乐工业自早年至今,又确实逐渐演变成为以“广东歌”为占据绝对份额的主流。当大家提到香港音乐/乐坛,多数人也会头脑中首先想到广东歌;此所以虽然这个城市里,一直都存在著众多以英文为首要媒介的创作人,但相对来说,这些创作又确实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

城市身份转变,不同语言的复杂处境也随之变幻,时至今日的香港,当一边是官方主旋律对何谓“殖民”甚至“解殖”都有既定看法,另一边是广东话作为多数香港人(尽管仍有非华语族裔及英文母语人士)的“母语”而得到坊间高举的价值赋予,英文创作依然是创作人源自现实的自然表达?他们的状态、作品空间将会如何承接“新”的香港环境?而香港仍是国际的香港吗,当广东歌能否在今日输出国外成为一个话题,香港的英文歌是否也带来另一种输出“香港音乐”的可能?

七月一个晚上,众人冒雨聚集在唱作人Tomii Chan的音乐工作室里。

和不少香港乐队和制作人的工作室一样,这里的地板也多被音乐器材霸占,走路得小心才不会踩到别人。墙上白板写著潦草的文字,大概是某人的录音计划。室内唯一“正路”的椅子归了场主,其他人,坐的是露营櫈。

在对谈之前,Tomii向先到的Erik Piece分享他刚发表的广东语首作〈说不清〉。有别于过往多以结他配合人声、再叠上合成器和电鼓的作品,这首新作一开始就只有钢琴和Tomii的独唱,换著是我,应该不敢放这样赤裸的歌。认识他快10年,才第一次听他唱广东话,而非对他影响深远的美式蓝调语言:英文。

语言学者Erik抱怨,到他的年纪,要集齐人脚练团不易,老婆又不听他写的英文歌。“她会说‘Okay啦,几chill啦’,实际上她是不会听的,”他说。问他要不要试一下写中文歌,Erik拒绝:“创作始终是一件很私人的事。”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