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陆深度

“难道小眼睛不配做中国人吗?”——辱华的内卷、生意与政治心理学

人生有三件事无法避免,出生、死亡和辱华。

中国摄影师陈漫的摄影作品。

中国摄影师陈漫的摄影作品。图:网上图片

刊登于 2022-01-03

#国家主义#辱华#民族主义#中国政治#评论

早就有大陆网友戏称:“人生有三件事无法避免,出生、死亡和辱华。”如今,随便在搜索引擎输入一个品牌名称,大部分都能搜到“辱华”指控。莫说宝格丽(Bvlgari)、纪梵希(Givenchy)这样的奢侈品牌和奔驰(Benz)、沃尔玛(Walmart)这样的跨国企业,就算以民族主义营销著称的华为,都逃不掉“辱华”的命运。辱华的痛点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台湾的国家地位,新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代言模特的相貌。

在三个领域中,模特的相貌,尤其是眼睛的尺寸、斜度和距离,是最近的后起之秀。几周以来被指控以吊梢眼(或所谓眯眯眼)侮辱中国形象的品牌、产品甚至个人数不胜数,从在映的国漫《雄狮少年》、三只松鼠食品、奔驰汽车、兰蔻化粧品、华为旗下荣耀手机,到超模吕燕、雎晓雯……相比之下,因下架新疆产品而被控辱华的山姆零售,其关注度也只能甘拜下风。

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一些广告包含了歧视性的甚至怀有恶意的言论和图像。然而,识别歧视话语不等于测量眼距,也不仅是要分析图像本身的语言,还要考虑语境和发声者的历史。在卷帙浩繁的辱华案例中,搞清每一宗的来龙去脉,对于精力有限的读者来说,似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也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本文想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互联网对于“辱华”如此热心?是什么支撑着人们不停抵制、翻旧帐、斗内奸?

网友对辱华有多热心?只需列举两个现象。首先,辱华已经成为底线性标准,行使“一票否决”权。一旦涉嫌辱华,其他都不再重要。例如《雄狮少年》被指控人物造型辱华时,电影刚放出人物海报,无论是批评者还是附和者,都没看过电影,也不在乎人物造型和人物设定(输家病猫)的关系。其次,近期的很多辱华指控,都是典型的“挖坟”,引起热烈讨论的三只松鼠螺蛳粉广告,本来发布于2019年,当时未获热度;而几天前被网民“想起来”在微博上辱骂的超模吕燕,早已从模特行业退休。难道电影除了“辱华”的造型,没有任何其他可以讨论的内容了吗?网友又是哪来的精力,翻旧帐、查户口,搜集辱华资料整理示众呢?

“辱华”话语霸占互联网,行使一票否决权,肯定是民族主义动员的结果。更宽泛地说,全球的互联网都日渐呈现恶意泛滥、观点和情绪极端化的局面,学界一般将其归结为社交媒体发言“短平快”的特点,和回声室效应共同的结果。但具体到“辱华”的生态,本文还想讨论一些更为具体的机制。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