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两岸三地历史课

如何让“炎黄子孙”开始“认识台湾”?

台湾自1997年开始让学生使用“认识台湾”教材后,从数据上看来,新世代的国族认同与世界观确实开始起了变化。

2019年10月10日台北,双十节期间,仪仗队在吹奏庆祝。

2019年10月10日台北,双十节期间,仪仗队在吹奏庆祝。摄:陈焯煇/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曹曼资、端传媒实习记者 林庭苇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0-09-18

#反课纲#认识台湾#两岸三地历史课#两岸三地教科书

编者按:这是端传媒“两岸三地历史课”专题的第四篇报道。我们仔细阅读两岸三地的历史教科书,拆解内容与史观的演变,走近在黑板前挣扎和坚守的老师,重新咀嚼历史教育的真味。第一篇报导剖析了香港最新中史教材的调整,教材强调“香港自秦朝以来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并直接扣连《基本法》。第二篇关注在匿名举报、红线威吓阴云下的香港中史老师。第三篇报导移步中国大陆,聚焦文革相关内容在课本中的不断“缩水”,并梳理历史教科书70年来的变化。本篇报导以数据方式,挖掘“认识台湾”以降的教材本土化运动,如何影响新世代台湾人的认同,一路又与中华民国史观产生了怎样的冲突。

“这三国志为什么要抽掉啊,我觉得小朋友多读一些历史,不是很好吗?”2020年9月,艺人小S一句受访的发言,将台湾的“三国之乱”推向新高峰,网红陈沂吐槽小S的历史知识“都是电视剧教给妳的”,各家媒体更开始以此讨论“历史教科书该不该教三国”的议题。

新时代“三国之乱”的起源,始自九月新学期开始,有许多媒体报导历史课本的三国时代被删除中国上古史篇幅缩水等消息。根据国家教育研究院的说法,最新的历史课本之所以会删减上古史(大约是商周到秦汉三国),是因为新的108课纲(民国108年,即西元2019年)秉持“略古详今”的原则。根据国教院的说法,所谓的略古详今,即是“国中及普高必修历史课程的规划从人民的主体观点出发,主题安排略古详今,空间推移由近及远,采动态分域架构,各以台湾、中国和世界为重点,强调分域间的互动。”

“在过去,我们都是单独去看中国的历史,但是在新课纲里面,我们是要从东亚史的脉络来看中国。看历史,我们不只要由内而外,也可以由外而内,这样才完整。”长期关心台湾历史课纲修正的政大台史所教授薛化元,接受端传媒采访时,如此说明课纲的精神。薛化元更进一步说明,“课纲是这样,它有规定的你课本一定要写,不代表它没规定的你不可以写呀!”

已经替台湾编纂了二十多年历史教科书的薛化元,回顾自己替出版社写教材时,“我也不会完全按照课纲来写,一定会写一些课纲上没有的史实,不然要如何做到(教材)一贯?学生会看不懂呀!”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