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案後,我們如何共同生活:專訪小燈泡媽媽律師陳孟秀 台灣「鐵路殺警案」犯人一審遭判無罪,再度引發社會對於隨機殺人、精神疾患與社會安全網的討論。曾陪伴「小燈泡案」家屬走過訴訟程序的律師陳孟秀,會怎麼看待這些問題?
"Errrr"外之音:台灣網友、新加坡李家與「管家」淡馬錫公司的意外戰爭 台灣捐給新加坡口罩,但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發出了意味不明的"Errrr"評論,引爆兩地網友罵戰,也讓星國獨一無二的淡馬錫控股公司受到台灣輿論關注。不過,這並非淡馬錫第一次成為他國爭議焦點,早在何晶上任之時,李光耀父子就曾因淡馬錫公司相關報導委任律師控告《經濟學人》誹謗。
江昺崙:疫情之下,誰替島嶼守住糧倉?台灣農運百年小史 自1920年代的左翼思潮始、至1980年代末期520農運的激烈衝突,乃至二十一世紀的第三波「土地正義」運動,百年來綿延不絕的農運,在現代化的激烈浪潮下替台灣留下了一方糧倉,也成為台灣今日面對全球疫情的最佳後盾。
全球化時代新風險公式:台灣對歐美各國封關是否太慢? 在全球化時代,我們該如何面對新興傳染病?只看各國確診案例、信任「先進國的公衛能力」足夠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以台灣的封關政策為例,試圖找出一條新時代的風險決策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