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灣
深度、專業、在地,多元報導盡覽台灣社會真實脈動。
《花果飄零》評論:藏在抽屜裏的澳門
導演帶觀眾凝視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花果飄零》不只與香港有關,同樣也對澳門非常重要。
遁逃與超脫:投入身心靈產業的年輕人(下)
「我們都把身心靈當成謀生工具啊,所以問題不在於能不能拿來謀生,而是態度。」
遁逃與超脫:投入身心靈產業的年輕人(上)
「療癒不是拿來檢討任何人,而是寬恕過去自己發生的所有事情,就算無法原諒做那些事情的對方,至少接住當時那個脆弱的自己。」
音樂人盧律銘專訪:對電影原聲帶的美學堅持
盧律銘以《瀑布》獲得第58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他有自己閱讀原聲帶的習慣和方式。
香港評審眼中的今屆金馬獎:台灣評審們都來問我一句話
在未來,台灣的金馬獎、金馬影展,很可能是後運動時代香港電影在華語世界裡最可靠的出路。
隔海看金馬頒獎禮:失去金馬獎,大陸電影界失去了什麼?
雖然牆內外不乏小粉紅,但幾家大陸自媒體還是堅持以「一邊發布消息,一邊刪除稿件」的方式,展現完頒獎的全過程。
十場放映淚與火:10個在台港人看到的《時代革命》與《少年》
「我們都在電影裡尋找自己曾經存在的證明,在前一生曾經活過的證明。」
金馬專訪《少年》主創:你是否看到,經過2019的香港,正在重回少年身
自由比一切都重要。我們雖不能在香港放映,但還能面對全世界,你能禁錮我的肉身,但不能禁錮我的靈魂。
《該死的阿修羅》導演樓一安:他這樣講述一個隨機殺人的故事
縈繞在心頭的夢境是「撞向國貿大廈」,幾篇深度報導幫他找回了創作初衷。
我城的鬼魂:論《花果飄零》與本屆金馬獎的香港電影
當今香港的電影,正在戲院中不斷流動與拼湊,成為濃厚的集體記憶。
《日常》導演許雅舒:如何告訴外界2019之後的香港故事?
「你在商業片裡看到的香港不是真的。紅線就是 2019 年。在國外放映的,形成另一種香港。那個香港只能在其他地方看到⋯⋯」
端傳媒榮獲台灣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突發新聞獎
台灣新聞界指標性獎項「卓越新聞獎」於今日公布,端傳媒憑《編輯部遭到大搜查:《蘋果日報》七個記者的一天》獲得突發新聞獎。
1
...
62
63
64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