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灣
深度、專業、在地,多元報導盡覽台灣社會真實脈動。
台北和平封院事件:為何要在疫情中去拍上一場疫情?|電影《疫起》專訪
「他們真的像身處地獄、不願去回想這件事⋯⋯」
台灣狒狒脫逃事件:網路迷因與全民追緝外,我們「待牠如一隻狒狒」了嗎?
我們在真正了解這隻狒狒之前,甚至在有機會於行為上與牠親近時,反而先在心中為牠貼滿「標籤」,選擇與牠為敵。
評論|
林子立:雙英出訪的美中代理人之爭,與馬克龍的「第三極」強權夢
台灣當然可以疑美,應該跟美國溝通台灣觀點的價值與利益,而非將自身的命運,交給一個政體、價值、信仰完全不同的威權國家。
【李明哲獲釋一週年】對談陳欽生:對抗威權,我們必須從自己的歷史找力量
我們不僅要認識中國,還要認識自己的歷史,才知道過去的人如何為了自由付出代價,我們才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評論|
賴怡忠:台灣的「東向戰略」,橫跨太平洋東西岸的美中台外交戰火
有志於在未來領導台灣者,會有必要提出東向戰略以對太平洋投注更多關注,更不能將其只當成是個一望無際的大海。
拆遷下的百年聚落,台中番仔路庄
遭拆除的林家古厝,僅僅只是被佔下的第一個城池。在窮盡法律救濟後,抗爭能否讓村莊躲過拆除的劫難?
五問馬英九訪中:中國媒體如何報導?「中華民國」喊給誰聽?
中共雖未制止馬英九在中國的公開發言,因為全數被「消音」,在中國媒體上都未見任何與中華民國有關的報導。
護國神山的由來:再談台積電與台灣經濟發展模式
它為何今日能享有這樣的發展成就,尤其是在中美對決、兩岸陷入困局之中,實有需要在此再次探討今日台積電成就的背景。
為什麼防疫工作很難科學歸科學、政治歸政治?一場知識與意識形態的鬥毆
疫情或疫苗這類高度科學知識相關且具有明確物質基礎的議題,在意識形態的催化之下被嚴重地泛政治化。
記者手記:「不想泡在尿水裡」——被困住的老年障礙者,也想要有尊嚴地活著
「我只希望在夜裡可以好好躺一下,可以多喝一點水,可以不再泡在尿水裡。」
評論|
邱師儀:蔡英文、麥卡錫會面層級,將成中共必須習慣的新常態
中共必須要適應這樣強度的台美互訪,而一旦把動態平衡的戰線拖長,時間就不一定不會站在自由世界的這邊。
評論|
黃哲翰:同島一命的怨懟共同體——「交通地獄」裡,民主台灣的認同弔詭
台灣「交通地獄」的狀態,本質上正是公共角色隱退下、孤島化之諸眾所形成的集體場域——「他人即地獄」。
1
...
46
47
48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