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數洞深度

善意或是壓力?當「五成」純母乳哺育率成為台灣政策的KPI

台灣純母乳哺育的高數據,背後反映的不是真正的「支持」,而是對母親的「壓力」。

端傳媒記者 許伯崧 特約撰稿人 謝達文 設計師 郭瑾燁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3-05-10

#母乳#數洞

一張張提倡母乳哺育的衛教海報,張貼在台灣醫院中的婦產科、新生兒科外的廊道上,上頭不外乎是告知母乳哺育的好處,像是母乳是新生兒抗體及免疫力的來源;也有海報以較為強硬的措辭,宣示醫院不提供瓶餵、甚或是奶嘴等會影響哺乳的替代品。護理站一樣忙碌,護理師每隔幾個鐘頭就得前往產婦休憩的房內,一邊進行新生兒衛教,一邊擠壓產婦的乳房與乳頭;即便產後產婦在精神與身體上已感疲倦,但這樣如流水線般的作業模式卻不停歇。

母乳好還是配方奶好,一直是網路論壇上新手父母的萬年提問。對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專家來說,他們鼓勵採取「純母乳哺育」——嬰兒只吃母乳,沒有吃任何其他的食物——的哺育方式。專家們普遍認爲,母乳寶寶較為健康、智力測驗分數較高,成年後體重過重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較低,因此鼓勵應該純母乳哺育到出生後六個月,並致力於達成「純母乳率50%」的指標;而這樣的指標,即便難以加入聯合國或是世界衛生組織,但一樣成為台灣政府追求的政策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然而,由於母乳與配方奶各自有支持者,為使純母乳哺育達成五成的指標,除提倡母乳哺育的各種好處外,聯合國也針對配方奶業者提出一系列的反制措施。例如,聯合國在2016年發布報告呼籲,各國要成功提倡母乳,首先必須嚴格立法管制配方奶行銷;聯合國指,嬰兒六個月年的純母乳哺育的比例僅有三分之一,「20年來都無改善」。

而在COVID-19方興未艾的2022年初,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再度聯合發布報告指,許多國家未能遏止以配方奶替代母奶的行銷策略,報告內容也提及,有逾半數的父母和孕婦表示,他們曾是配方奶的行銷目標。聯合國甚至批評,嬰兒奶粉廠商採用「不道德」的行銷策略,將股東利益凌駕於孩童健康之上,配方奶業者一年投入50億美元的廣告預算,影響新手父母如何餵養孩童的認知。

台灣純母乳哺育比例追追平多數西方國家

就結果論觀察,台灣似乎做得不差,但也有人認為台灣的高數據,背後反映的不是真正的「支持」,而是對母親的「壓力」。

縱然專家詳盡驢列母乳哺育的好處,但當這樣的「提倡」進入國家政策,進而成為政府機構追逐的指標後,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在台灣,由於政府的大力推動,純母乳哺育率已追平許多西方國家,若將台灣的「純母乳哺育率」與其他地區比較——尤其聚焦在哺育率隨著嬰兒年齡的變化——可以看出兩個重點:

首先,在嬰兒出生的最初期,台灣媽媽哺育母乳的比率相當高,2018年在兩個月時達到62.5%,比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稍低,但數字接近,但遠高於香港以及美國。這意味著,台灣多數的孕婦初期就有哺餵母乳的意願。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