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灣
深度、專業、在地,多元報導盡覽台灣社會真實脈動。
評論|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後,我們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遠?
性暴力不會因為這波MeToo運動而終結,但這是社會集體共同覺醒、深入了解性暴力複雜性的機會。
評論|
台灣職場性騷擾:說出「我們不要這樣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氣
如何在這波浪潮中,正視當事人的經驗,重新盤點制度的缺點與完善度,是這波浪潮中應該推進的重要工作。
評論|
陳宗元:在台灣,性騷擾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麼,司法如何避免二次傷害?
在現實中,各單位在處理相關事件時,多為遮家醜而以各種方式勉強、勸服被害人息事寧人,導致被害人反而被體制所傷害。
MeToo巨浪中,范雲贏得性騷官司:「性平是台灣未完成的進步運動」
「如果連我這種懂性騷擾法律定義的人去告,都告不贏,那這制度不是有問題嗎?」
台灣的MeToo時刻:說出自己的故事後,他們經歷了什麼?
在說出口後,他們經歷了什麼?真的因此感到放鬆了嗎?
沒有傘的孩子 : 都市原住民青春紀事
都市中也有了部落,所以流浪的疼痛,混濁的焦黑的心,用歌唱與火堆,輕輕擁抱、安撫。
評論|
林愚波:面對性侵指控, 公衆應該 「疑罪從無」嗎?輿論能保持中立嗎?
我提倡,面對性侵事件,相比起「疑罪從無」, 我們應「預設發聲者可信」。
【書摘】在台灣,女性經驗如何進入法律法規,並在實踐中發展?
社會上對於女性性別角色之定位與刻板印象,一再體現於實務運作及政策制定之中 。
《南方,寂寞鐵道》:台灣最美麗、也最險峻的鐵路,穿梭於此的人|導演專訪
台灣人對鐵道的情感何其濃郁,這是台灣人一起經歷過的時代軌跡,也是台灣的文化認同,只是,被忽視了很久⋯⋯
評論|
V太太:被取消、社死?台灣MeToo運動中,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對於「誣告」和「潑髒水」的擔憂,來自於一種不合理、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評論|
男性自白:在MeToo的經驗現身中,我也在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人
探索與理解痛苦,學習如何回應痛苦。
評論|
周芷萱:台灣MeToo的第一波道歉與反挫,MeToo支持者的回應與思考
這個社會中的所有人勢必要一起開始反省:過去每一種理所當然是不是有更好、更平等的可能。
1
...
43
44
45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