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土地為國家資本︰真正的試煉才將要開始風物

正視土地為國家資本︰真正的試煉才將要開始

如果不能貫徹到經濟層面,政治的轉型正義很難徹底實現與存續。

風行的菁英自我批判,失落的交談藝術

對於今天美國大選後風行的菁英批判,這本書實在合適不過,他反映了菁英們的心態仍舊精英,這本書與薩依德的《知識分子論》與Alain Brossat的《傅柯/危險哲學家》對讀,特別有意思。

企業家精神是否有益社會,取決於制度

企業家精神可為善,也可為惡,而企業家也是商業英雄、貪婪掠奪者甚至破壞社會秩序的敗類等多種形象混合。

孔飛力從清朝,看到了後世的黑夜

無論是今天的雨傘、魚蛋,還是昨天的巫師、辮子,如果沒有人仔細研究事件背後不同角色的位置、心態、應對手段,那它們將只是作為一段時間的高頻字眼,在網絡信息流中漂浮。

《香港三年》,與三十年香港民主路的跨時空對話

縱然風起雲湧,這三年香港所經歷的,真的如此的新、如此的特別嗎?

是誰告訴你風往哪裏吹

當我們開始為積聚的水氣命名,給流動的空氣定量,世界就不一樣了。

誰想辦奧運會和世界杯?

算清楚這些大型國際賽事申辦前後的各種經濟賬,才能知道誰是真的獲利者。

Armani,一個人與一個國

當81歲的意大利設計大師Giorgio Armani 推出同名新書時,你自然會知道,這同時是他的自傳,也必然是品牌回顧史。

走過曖昧的亞洲

「當我年紀越大,累積的經驗越多,遇過越多的事,我便越來越無法區分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在北韓蝕本的中國商人們

「北朝鮮人什麽都敢答應你,先把投資引過去,但是最終國家批不批則是另外一回事。很多中國企業一頭扎進去,血本無歸。」

陳健民:她用荒誕文筆寫被捕128天,而我的歉疚揮之不去

最煎熬人的不是重複的死亡威脅,而是被國家利用成為時代倒退的幫凶。

有關記憶政治的10本書

記憶政治是永遠的必修課,因為苦難不會終結。

和他們聊一聊:2015可能錯過的8本好書

2015年錯過的好書,明年可以繼續讀。

Taylor Swift 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

儘管 youtube 一類的流媒體看起來給予了觀眾在選擇音樂上極大的自主權,「但無論 spotify、Apple Music 還是 Sound Cloud,都解決不了一個問題:那麼我們應該聽什麼呢?」

「身份」是個危險的詞,已不存在善意用途

「在這個美麗新時代,我們將會失去包容心,失去不符合社會標準的人:邊緣人。像我這樣的人。」

帶一本書去唆日本拉麵

一碗簡單的湯麵,提升到了接近宗教的神聖體驗。

《騰飛之後》(六):拯救地球環境,人類還有機會

過去的環保口號是「全球視野,本地行動」。在中國等第三世界國家崛起的今天,這句口號該倒轉成為「本地視野,全球行動」:國家間聯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建立可行的國際公約。

晴天有時下豬

「作者矢玉四郎說:『……想一百遍傻事,裏面可能會出現一個很棒的主意吧……所以,對於自己所感覺、所思考的,一定要好好的表達出來。』」

大法官和經濟學家的思辨練習

美國大法官和經濟學家,在博客上就各種公共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誰是超級預測者?

「他們之所以是超級預測者,原因主要在於他們的思維方式:他們是普通人,不是知名學者、不是政府高官、也沒上過電視當評論員,但他們克服了快思維下常見認知誤區。」

紐約現場:紐約客從這6本書讀取中國

12月17日,《紐約客》雜誌幾位前駐華記者在亞洲協會紐約總部,交流他們如何進入、講述中國。

她穿着 Chanel 記錄美國當代政治史

一支筆獨步江湖的時代也許已經過去,但 McGrory 的地位和魅力,在當年美國的新聞界是誰都無法忽視的。

林夕:李焯雄成為一個作詞家之前,首先是一個作家。

李焯雄當時早慧的作品,來得太早,看這本書,則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