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墮胎權入憲,波蘭新政府難撼墮胎禁令|Whatsnew國際

法國墮胎權入憲,波蘭新政府難撼墮胎禁令|Whatsnew

並不是所有歐盟國家都如法國那般,在保障婦女墮胎權上已經形成廣泛的共識。

波蘭卡車司機連月封堵口岸,凸顯烏克蘭戰時經濟出口困境|Whatsnew

貿易摩擦帶來的邊境抗議封鎖還阻礙了烏克蘭獲取軍事援助。

波蘭大選結果出爐,親歐派反對黨擊敗極右翼執政黨有望重返執政|Whatsnew

這次選舉中表現最亮眼的並不是公民聯合,而是成立不久就贏得了議會65席的「第三條道路」。

【現場】烏克蘭難民在波蘭:逃亡之後,她們難以接受失去、無法思考未來

沒人在準備長期戰爭,短暫收留難民家庭的波蘭人開始打聽接下來該怎麼做,一些志願者處於身體和精神崩潰邊緣。

悼念扎加耶夫斯基:一堂怎樣面對暴政的詩歌課

這種來之不易的自由很可能在暴政下變得岌岌可危。每逢這種境地,我們便更需要這樣孤獨但堅定的詩人。

2018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堅守抵抗,還是迷失於分崩離析?

舌頭是人身體上最強壯的肌肉,它將要抵御世界上更多暴力的語言。

波蘭紀行(上):抱着貓的右翼男人,破碎的和解夢想

先是華里沙的團結工會,接着換成共產主義執政黨的克瓦希涅夫斯基,然後是卡欽斯基兄弟與和唐納德·圖斯克大戰三個回合。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而「波蘭政治的特色就是人們會很快拋棄舊的英雄。」

波蘭紀行(下):冷戰舊傷未愈,老歐洲的夢魘又回來了

「波蘭人不會說『我喜歡德國』,也不會說『我喜歡俄國』」。普京固然需要永遠警惕,西歐也不再值得信賴。一百年前「只能依靠自己」的執念又回來了。

市長遇刺引發波蘭反暴力浪潮,但和平與愛並不足以改變政治

一位在華沙的波蘭朋友告訴我,她覺得暴力事件也許會成為改變波蘭社會的一個轉折點,讓人們警醒並且團結起來,共同抵制政治中的暴力風潮。但這種感覺並沒有成為現實。

辛波絲卡被隱沒的傳奇詩集:林蔚昀講《黑色的歌》

為什麼辛波絲卡的作品總是成熟中有天真,世故中有童趣?所謂「成長」,並非放棄孩童或青少年時期的特質,而是將之與大人時期的特質結合⋯⋯

在共產政權下開出一朵美麗的花:波蘭海報如何成為當代經典設計

波蘭自19世紀末發展出其獨特的海報設計風格,更於二戰後的共產政權統治下進入高峰,形成為後人傳誦的Polish Poster School流派。

端專訪:曾被迫離開祖國的波蘭人為何也恐懼難民?

這是沒有見過穆斯林的恐伊斯蘭,沒有見過阿拉伯人的恐阿拉伯,沒有見過難民潮的恐難民。

記憶之戰:一座二戰博物館如何成為民族主義論戰焦點?

「圍繞着二戰博物館的爭議,背後有更大的問題,那便是執政黨壟斷政治記憶和歷史的手法。」

少有難民抵達的波蘭,卻也開始「反難民」

有著悠久對外移民史的波蘭,在歐盟中卻極為排斥難民。原因到底為何?

他們會被2025甩在身後嗎——低端「中國製造」在波蘭

彷彿一夜之間,人人都在努力擺脱「低端」二字的限制。海外華商被歐盟法規、電商衝擊和「中國製造」轉型多面夾擊的薄利多銷模式,是否已進入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