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
埃文·格什科維奇——熱愛俄羅斯,卻在俄被拘的《華爾街日報》記者
他的父母逃離蘇聯,定居美國後生了他,而他懷著一腔熱忱回到俄羅斯,並把莫斯科當作自己的第二個家。
-
俄羅斯與普京的共生關係,未來會以何種方式結束?
「只要有普京——俄羅斯就存在,沒有普京——就沒有俄羅斯。」
-
「精英」失聲,「暴徒」崛起,冷漠依舊:開戰一年,俄羅斯發生了哪些變化?
民眾因反戰而被判刑,更惡毒的人登上權力的舞台。
-
普京治國:「廷臣」與秘密警察的非正式權力網絡
在這種情況下,普京在統治時,這套圍繞他展開的體制就能發揮出相當的強制能力,如果普京不在了呢?
-
帝國的崩潰:俄羅斯解體的可能性
本文從人口結構、俄羅斯聯邦制度的來源與實質、普京的「去聯邦化」及「沙皇」統治模式幾個方面,討論俄國分裂的可能性。
-
俄羅斯民族主義的前世今生:歷史上帝國的犧牲品,如今「國家領土統一」的號召
「民族主義者對俄羅斯合併吞克里米亞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當局的所有分歧都被擱置一邊。」
-
俄國行記:一個戰爭中的社會,如何當作戰爭沒有發生?
彷彿這場戰爭是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一場「代理人戰爭」,而不是眼前這個國家已經親自下場。
-
北溪管道襲擊六問:水底攻擊如何發生?深海襲擊誰有管轄權?
襲擊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然氣洩漏事故之一,也可能是「混合戰爭」升級的先聲。
-
升級對烏行動令普京在國內外面臨新風險
分析人士指出,在普京試圖打破俄烏戰爭僵局之際,吞併烏被佔領土,以及一系列不得人心的將俄羅斯推向戰爭的舉措,可能引發風險。
-
亞歷山大·杜金對普京有多大影響力?:歐亞主義、俄羅斯帝國與「歷史的脈搏」
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人,恰恰就是那些能給從來不讀書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
另類視角分析: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寡頭對國家政治與經濟的操控
蘇聯解體後長達三十年的時間內,烏克蘭的寡頭如何產生?又對烏克蘭的經濟與政治、甚至當下的形勢有著什麼樣影響?
-
「不要進入地下鐵」:過去十年,莫斯科如何成為高科技監控城市?
能獲得巨量公民數據,而且還能分析數據﹑預測未來,就是攀上克里姆林宮技術官僚晉升階梯之道。
-
戈爾巴喬夫辭世:系統中的異數——三十年後的俄羅斯,真正告別了什麼?
承諾中的改革已註定將會落空,而如何看待這個國家的過去,正與如何籌劃這個國家的未來一起。
-
戈爾巴喬夫給普京治下的俄羅斯留下了什麼?
到戈爾巴喬夫周二去世時,他幾十年前幫助開啟的那些改革已經被逆轉。
-
普京意想不到的挑戰:來自中亞盟友的冷落
俄烏戰爭的爆發令哈薩克斯坦及其中亞鄰國重新思考它們與俄羅斯的盟友關係,這為美國打開了一扇窗口。
-
德國的能源危機與天然氣依賴——被普京親手引爆的「定時炸彈」
半個世紀以來,德國都在以「貿易合作維持和平」的名義購買蘇聯與俄羅斯的天然氣,卻最終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
糧食如何成為普京的新戰略武器
西方官員稱,俄羅斯政府的目標是作為減少制裁和停火談判的籌碼,形成對非西方國家的影響力並與之建立貿易關係、摧毀烏克蘭經濟。
-
數據故事:那些戰死烏克蘭的俄兵是誰?
年輕﹑貧窮﹑邊緣﹑低學歷--他們當兵是為了活下去,但最後卻死在異國他鄉。
-
普京時代俄羅斯文學:後現代,同志,異議者,與愛戴普京的突變者
這是世界末日,但關於這點無人知曉。只因,早已無人倖存。
-
俄羅斯發起新的影響力行動:欲讓本國山寨平台取代YouTube
克里姆林宮正大力控制外界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敘事,敦促俄羅斯民眾停用西方的社交媒體平台,轉而使用本國的替代性平台。
-
失去糖的生活、被普京綑綁一切,俄羅斯「為什麼還沒有發生革命?」
在逐漸成為「世界孤島」的俄羅斯,真實的民意早已成了盲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