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當美國人還能在金錢和自由之間做選擇廣場

讀者來函:當美國人還能在金錢和自由之間做選擇

希望民主社會能夠珍惜來之不易的自由權利,捍衞民主價值,能夠反對經濟政治強權對民主社會的不斷滲透和打壓。

城市與地理媒介——對近日澳洲華人學生群體之間因港對峙和衝突的觀察

從前麥克盧漢所言:媒介是人的延伸。今天看來,人是地理媒介的延伸。

你的彩色,在他們眼中就是黑色——澳門反警暴集會拘捕記

希望澳門人能在心中對819留下一個小小的印記,以此警惕自己現在所「獲得」的一切,其實隨時都會消失;同時也希望大家意識到,這些所謂的「獲得」背後,其實犧牲了多少東西。

「天鵝絨革命」後的亞美尼亞觀察:前途未卜,快樂就好

2018年4月,亞美尼亞爆發了一場「天鵝絨革命」。一年後,亞美尼亞的局勢並未動盪,但也未見政治改革。

讀者來函:我所知道的香港

始終是我輕看了香港。

讀者來函:中國強制垃圾分類能否倒逼文明的「大躍進」?

上海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國民素質在中國具有指標意義,這次嚴格實行垃圾分類工作,不僅讓外界對中國國民的文明素養充滿期待,也是對中國近些年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次考驗。

讀者來函:從加拿大飛香港,我的反送中遊行日誌

有人把一隻淋雨的Buzz Lightyear公仔移到了屋簷下,他背靠的紙板上寫着「WE ARE STANDING IN THE FLAMES REACHING FOR THE SKY」。

回應趙皓陽:知識錯漏為你補上,品性問題還需你自己努力

《香港這座城市還有救嗎》一文還有救嗎?我們寫了以下十問,嘗試釐清當中事實錯誤。

讀者來函:作為參加反修例遊行的大陸人,我經歷的尷尬和分裂

香港朋友認為我只是一時激憤,內地朋友更加覺得理解不了,會認為我已經變成了一個激進分子。但我並沒有因此而彷徨或舉棋不定。

讀者來函:《逃犯條例》爭議打開的新局面

社會值得思考的是,我們想一兩個人問責下台,抑或給香港管治來個徹底手術?

讀者來函:望當局能知《逃犯條例》進退——一個台灣法律人的觀點

台灣人民雖然不吝於為死者,與其未來得及出世的孩子流淚,但更不希望自己未來過境香港時,成為下一個林榮基甚至是李明哲。

讀者來函:南非大選塵埃落定,這是南非人給非國大的最後一次機會嗎?

在非國大的勝利背後,卻湧動着多股暗流,這給非國大和新當選的拉馬福薩總統(Cyril Ramaphosa)未來五年的執政將帶來持續的挑戰。

讀者來函:回應劉強東疑性侵案中的爭議—— #HereForJingyao

參與聯名行動、聲援Jingyao Liu起訴劉強東性侵的4名學生,歸總了七種網絡上常見的反對意見,並給予回應。

讀者來函:雨傘運動與第二種責任

美國政治理論家艾莉斯楊提出「政治責任」的觀念,指出當有群體因為制度不公而處於劣勢時,社會上的其他公民有政治責任,推動結構改變。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隱晦再現詭譎時代中的魔幻人生

也許正如電影海報中略顯苦情的那句話所說:電影會幫我們記住,我們和我們的時代。我們有着夢魘般的過去和隱晦不明的未來,似一場人間遊戲,深深淺淺辨不明。

讀者來函:《地久天長》影評——權力建構的社會秩序與歷史的失語者

當權者已經記載了權力建構的歷史,將勝者的「歷史」化為冰冷的符號,隱去多數失語者的苦澀。

讀者來函:表演慾望過剩的藏族社會

源於傳統語言積累的優勢,加上近現代綜藝媒體的煽動,大量的缺乏獨立思考的人們,衣食無憂之後,在世界屋脊上搭起反智的舞台,架起粗鄙的話筒,表演正式開始。

回應劉華真:實質民主的前提是公民社會,但公民社會的認識基礎是民間社會

最近的公投與縣市首長的改選,都衝擊著我們自稱的「同溫層」。而劉華真教授的訪談,點醒了我重要的兩個概念,一個是實質民主,另一個是民間社會。

讀者來函:轉向的中國——一個觀察者的思考

在這塊越做越大的蛋糕上,統治者及其裙帶總分得最大的份額。

程序自動化的直接民主,會是未來民主的模樣嗎?

對於投票率太低的問題,César Hidalgo 給出了他極具極客氣質的答案:民主的參與程度太低,恰恰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好的用戶界面。

佔領之後,「真實」的烏托邦——致敬賴特

賴特的精神告訴我們,最黑暗的時期卻反而是最需要努力的時期。我們對公正社會的訴求,其實並沒有很好的勾勒。

MH370失聯五週年:重啟搜尋還有哪些難題?

「有一點是明確的:只要不去找,就肯定找不到。」

置於首要位置的農業「脫貧攻堅」,蛋糕會分給農民嗎?

有人形容:今天的中國就像一艘大輪船。殘破的它在大海中繼續前行,水手們不時小心翼翼地進行修修補補,不讓船沉沒是全體船員的「底線思維」。

平衡之謎——從麥克法蘭《現代世界的誕生》看現代性的關鍵

其中最迷人、最能啟發中國讀者的問題或許是:社會各領域間的相互制約與平衡如何發生,又如何得以長久地維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