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八學運
-
向陽背雨:佔領立法院七年後,台灣青年的時代考題
七年前,曾在街頭與彼此擦肩的三位青年:魏揚、陳廷豪與黃捷,都各自交了一份給「理想」的答案卷。
-
兩岸關係四十年:和平的假期
我們的青春,到不了台灣
「其實台灣很像那種最糟糕的前任──越喜歡就越需要遠離,但越遠離卻又越喜歡。雖然離開了、有距離了,但重新審視的時候,隨便一個小事情還是能讓你非常懷念。」十年前來台的陸生林恆鋒如此說。
-
兩岸停火四十年:和平的假期
四十年來的中、美、台賽局框架是否真的會在當今有所變動?兩岸之間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
-
讀者來函
回應劉華真:實質民主的前提是公民社會,但公民社會的認識基礎是民間社會
最近的公投與縣市首長的改選,都衝擊著我們自稱的「同溫層」。而劉華真教授的訪談,點醒了我重要的兩個概念,一個是實質民主,另一個是民間社會。
-
劉華真:我們應該趕快忘掉三一八學運
五年前的今日,台灣爆發佔領立法院24日的三一八學運。站在五週年的地標上回望,台灣社會走過了怎樣的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