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十週年台灣深度

從二二八到三一八:楊翠、魏揚對談台灣青年的百年反抗

從二二八到三一八佔領國會運動,這幾個世代的年輕學子發起行動,為的都是爭取民主、奪回台灣人的主體性。

魏揚與楊翠。攝:陳焯煇/端傳媒

魏揚與楊翠。攝:陳焯煇/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黃奕瀠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4-03-07

#楊逵#反服貿#二二八#魏揚#太陽花學運#白色恐怖#楊翠#三一八學運

2008年11月10日,這日過20歲生日的魏揚下課後自清華大學北上,想看看廣場上的青年學生都在做些什麼。

那夜,他走出中正紀念堂捷運站,找不到方向,繞了一下,直到燈光與帳篷入眼,人聲短講現形,方才確定集會所在,從而大步前進。訪談中,他將此定義為:「自己走向社會運動的第一步」。

魏揚走入的這場運動,是在馬英九首次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且就職還不到半年之際發生——2008年10月,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進行第二次「江陳會」,警方以過當手段對付抗議群眾,甚至沒收四處可見的國旗。由於馬英九政府上任後立即親中的態度,讓部分民眾感到不安,而其過度遏制人民聲音的態度,更加深社會疑慮。質疑與衝突四起,因而引發大批青年學生前往行政院門口靜坐,後移至中正紀念堂前抗議。

彼時學生訴求有三:修改限縮人民權利的集會遊行法、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劉兆玄道歉、警政署長王卓鈞國安局長蔡朝明應立刻下台。

這個秋天,幾乎全台各大學校園都有呼應此運動的靜坐活動,包含清華大學。當時就讀清大人社系二年級的魏揚,從中正紀念堂回來的學長姐那兒聽到這件事,也曾買過食物給校園靜坐的學生們墊肚子。魏揚對這場運動的關心,或許原本只會停留在這裡,直到20歲生日前夕,母親楊翠提出建議:「要不要去台北看一看?」

在大學任教的楊翠想著自己的學生都參與這場運動,便也建議魏揚到廣場看看,「這就跟建議他讀一本書一樣。」

但她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很會畫畫、文采飛揚、能編劇想成為李安,也有過「王建民夢」的兒子,先因為人社系的知識訓練,再經這場廣場經驗的助瀾,最後竟變成異議性社團的組織者、運動的領導者。

2008年秋天這場以「野草莓」為名的運動,雖經警方不斷驅離,仍持續堅持到該年年底才告解散——表面上是失敗落幕,但參與者實化分為不同群體,回到校園,各自建立異議性社團,包含後來成為三一八學運領袖的陳為廷在清大成立基進筆記、林飛帆在成大成立零貳社等等。這些由北到南的「野草莓」種子,讓2000年後一度消失沉寂的議題性社團,得以萌發,並伴隨著那幾年此起彼落的社會不公義事件彼此串聯,從而積累青年反抗力量,最終於2014年3月,在反對兩岸簽訂服務貿易協定的背景下,成功佔領國會,也寫下台灣民主化後,重要的歷史一頁。

三一八佔領立法院(太陽花)運動實由當時關心社會議題的群眾一起完成,但專注於反服貿論述與行動制定的核心團體有二:眾多公民團體組成的「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及青年學生串聯而成的「黑色島國青年」(簡稱黑島青)。而黑島青的總召,便是魏揚。

就在魏揚因這場運動而承受攻擊與壓力後,母親楊翠則透過網路極力替這群青年學生的遭遇辯駁,並提供論述。在她的筆下,還有曾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前仆後繼、犧牲奮鬥的前輩,甚至,不斷提及在三一八現場提供各種支援或出言聲援的台灣民主運動者。三一八看似一個獨立事件,但這一切發生的,則是台灣世世代代傳遞下來的反抗精神。

3月,在台灣歷史上,是幾次青年學生反抗的時節——從楊逵經歷的二二八事件後各地青年反抗,到楊翠見證的野百合運動,乃至魏揚參與的三一八佔領國會運動,這幾個世代的年輕學子在3月串聯、抗爭,發起一波又一波的行動,為的都是爭取民主、奪回台灣人的主體性。這些抗爭,有成有敗,但都影響台灣政治發展與未來。

因此,在三一八運動即將屆滿十年之際,端傳媒邀請魏揚與楊翠這對母子,暢談台灣四個世代、一百年的青年反抗史。

2024年2月28日,台北,「228事件77周年紀念追思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2月28日,台北,「228事件77周年紀念追思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我這個世代

楊翠:生於黨國教化系統穩固的世代

我生於1962年。我們這個世代剛好處於黨國教化詮釋系統非常穩固的時期,即使像我這種出生在特別家庭的學生,在學校都被根植了黨國意識,當時書讀得越好的小孩,越是相信這個系統,而我就是這樣的學生。一直到1979年底美麗島事件發生——這起事件及其後的美麗島大審,對我們這個世代造成很大的衝擊,當時我還是高中生,同學們在學校會討論這個新聞,但聽他們對「美麗島暴民」感到憤怒,我才感覺到:我們家好像不太一樣。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