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提同志伴侶替代框架惹議員反對,上訴人岑子杰指已比要求同婚卑微|Whatsnew

政府框架要求登記人先在海外註冊同婚,同志團體指未有全面保障同志權益。
2018年11月17日,香港同志遊行,有遊行人士畫了一幅由特區區徽與彩虹旗組成的畫作。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獲2025年SOPA卓越新聞獎十項大獎,請支持我們完成下一篇報導,用訂閱守護新聞價值:暢讀會員首年9折,立即解鎖全站深度內容;尊享會員首年6折,同時獲得《華爾街日報》及《當今大馬》會籍。

2023年9月,香港終審法院裁定同性婚權案「岑子杰案」部分勝訴,頒令政府須確立「替代框架」,令同性伴侶關係獲得法律承認,港府於7月2日向立法會建議立法設立「登記機制」,讓已在海外確立婚姻或伴侶等關係的同性伴侶在港進行登記。然而,新機制一方面被同志團體批評未回應同性伴侶的基本權利,同時亦在建制派為主的立法會上遭受大力反對。

法院頒令確立框架的死線設於今年10月,尚餘約3-4個月,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提出的新框架,要求登記人已在海外註冊婚姻、民事伴侶關係或民事結合。關注同志權益的團體批評,新機制沒有顧及未有在海外註冊或缺少資源的基層同志,而且登記後的伴侶僅享有處理對方醫療和身後事等權利,沒有涵蓋其他同志社群早已透過司法覆核爭取到的重要權利。

根據政府的討論文件,同性伴侶在港登記的條件共有6則,包括:雙方已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根據當地的法律,註冊有效的同性婚姻、同性民事伴侶關係或同性民事結合;雙方或一方為香港居民、已足18歲、性別相同,以及關係必須在親等限制關係以外等。討論文件並沒有提及在香港推動同性婚姻。

而獲法律承認的同性伴侶可享有參與伴侶醫療相關事宜的權利,包括醫院探視;獲取醫療資訊、參與醫療決定;以及一方處於危及生命的處境時,其同性伴侶能獲告知情況。另外,他們亦享有處理對方身後事的權利,例如申請「死亡相關證明書」和向衛生署提出申請火葬許可證等。

2日晚上,司法覆核上訴人岑子杰回應指框架內容「以『超出想像』的低程度地,去展述伴侶的核心權利」,並懷疑未能符合終院判決中,框架須使同性伴侶「滿足其基本社會需求」的要求。

2025年5月30日,47人案其中一名被告岑子杰出獄,早上接受記者採訪。攝:林振東/端傳媒

岑子杰:現時已比要求同婚卑微很多

立法會於7月3日召開特別會議處理相關建議,由建制派議員主導的會議上,反對聲音甚響。各黨派均以守護「一夫一妻」制度和「家庭價值」等為由,表明反對「替代框架」,又指政府應進行公眾諮詢,甚至向法院申請延期立法。立法會將在今年7月30日後開始暑期休會。

岑子杰今日親身到立法會旁聽會議,會後對端傳媒表示:「現在我們討論的不是同性婚姻,我們只是希望有一個登記制度,一個替代的框架,讓我們同志可以選擇對象去締結關係。這是比(要求)同性婚姻卑微很多的一個要求,但是議會的贊成度似乎不太高。」

他解釋,法院的判決已為同婚落閘,而他所希望的是一套本地、「不觸碰外國同性婚姻」的登記制度,讓同志伴侶享有核心權利。「登記成為伴侶也好,夥伴也好,你喜歡怎麼叫都好,其實這樣反而真的是跟婚姻脫鉤。」

他認為上述建議和議員的分歧實際上並不大,又表示聽見和尊重他們「維護家庭傳統價值」的聲音,「我們沒有人想摧毀傳統的家庭價值。」

他早前在社交媒體透露,政府未有與任何同志團體討論,或諮詢同志的需求。至於這個制度包括什麼權利、有什麼登記條件等,岑子杰指自己和不同團體都有想法,並希望政府能充分地諮詢並綜合不同聲音,推出一個盡可能進步的方案,避免法律挑戰和社會爭議。

議會反對聲音大,何君堯倡人大釋法

2013年,岑子杰和男友於美國紐約註冊結婚,但香港法律不承認海外註冊同性婚姻,亦不允許同性伴侶結婚。他在2018年提出司法覆核,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別獲高院原訟庭和上訴庭判敗訴。法庭曾表示申請人要法庭視外國註冊同婚和異性婚姻完全平等是「過於進取」,又指《基本法》第37條所指婚姻自由只限於異性伴侶等。

他上訴至終審法院,在2023年獲得部分勝訴。終院宣告港府未履行「積極義務」確立替代框架,令同性伴侶關係獲得法律承認,屬違憲,但裁定政府不承認本地及海外同性婚姻沒有違憲,並要求政府於2025年10月前定立替代框架。

政府文件出爐後,岑子杰於社交媒體上解釋,新機制登記條件之一,是雙方事先已在海外註冊同性婚姻、民事伴侶或民事結合,「這對於無法負擔海外註冊的伴侶,造成很大的困難。」他又指,同性伴侶到海外解除關係非易事,他指政府的安排或造成「能註冊,不能解除」的困境。

另外,岑子杰認為「生離死別」的權利之外,亦需要將其他權利須納入保障之中,才能滿足伴侶的基本需求,例如在囚人士的伴侶探視權。現時有多項已完成司法覆核的同性伴侶權益,包括申請受養人簽證、公務員伴侶福利、合併報稅、繼承遺產、共同申請公屋和居屋權利,且尚有多項權利未受保障。他指現時政府建議「等於是叫同性伴侶再逐一提出打官司」,「實在是勞民傷財」。

2024年6月25日, 逸東酒店舉辦了香港首場大型多元驕傲婚禮,十對多元性別及性傾向的伴侶於線上登記美國的同性婚姻。攝:林振東/端傳媒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衞在立法會會議上,主動回應岑子杰的說法,指政府有責任確認同性伴侶的關係為「既承諾並且穩定的關係」,其一做法為與登記人會面,或要求提交相片等證明和查看紀錄,但或會被視為「滋擾」;另一做法則是承認登記人海外登記的同性關係。曾國衞指,現時逾3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同婚或伴侶登記安排,亦有網上登記,相信對一般人而言不會構成太大的困難。

曾國衞又說,「我亦奉勸一些公開發表言論的人士,發表言論時,請以負責任和心思熟慮的態度進行。否則一些不設實際、甚至會為同行人士帶來不良或者不利影響的言論,不但於事無補,甚至可能會有害而無益。」

由建制派主要構成的會議上,反對的聲音佔大比數。一直反對同婚的何君堯指:「終審法院一定啱哂㗎咩?(終審法院一定全對嗎?)」他問及政府有否考慮提請人大釋法,又指議員們都積極看待問題,因為將「害及子子孫孫千萬代」。他將議題升級至國安層面,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指要保障一夫一妻、男女婚姻制度。

經民聯梁美芬認為法案如「打開潘多拉的盒子」,之後會有更多同性伴侶為爭取權益而司法覆核,要政府花錢打官司。她又指現時年輕人「思想混亂」,「美國英國都已經受害,現在想返轉頭。」梁美芬舉例香港也有婚外戀,不等於要立法改變婚姻制度,指小眾的戀愛關係「不等於搞到大眾的性別都混亂」。

民建聯周浩鼎認為「替代框架」的「客觀效果」是鼓勵海外同性婚姻,變相承認同性婚姻,又指會牽動領養小孩的問題。同為民建聯的李慧琼則指會對年輕人有影響:「有個錯誤訊息,任何性別結婚都可以。」

眾議員當中,只有謝偉俊態度較溫和。他表明不同意同性婚姻,但指框架「相對保守」、「走半步」,而受保障的權利是核心權利,認為應尊重人性和文明,以及法院的判決。他又指,如立法會否決法案,將會迎來新一輪的司法覆核和折騰。

曾國衞重申,政府無意動搖「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根基,亦沒有承認和實行同性婚姻的打算,是次立法為政府的「積極義務」。

對於曾國衞認為海外註冊並不困難的說法,岑子杰向端傳媒補充,海外註冊的價錢較昂貴,會導致基層的同性伴侶無法使用框架,而解除海外登記的程序繁複,「越是窮就越是辛苦。」他舉例在美國註冊結婚,二人會因香港不承認同婚而無法在港處理離婚,而美國法例規定離婚前須在美國分居三個月。

多個同志團體憂慮框架未提供全面保障

各大關注同性伴侶權益亦就框架發表回應。「萌家香港」指,同性伴侶需要先於外國註冊,但異性伴侶可以在港登記,擔心會造成歧視。而在港登記美國同性婚姻服務的收費在2021年為1.8萬元,但香港異性婚姻註冊費不到2000元,組織質疑「喺香港係咪冇錢就冇資格獲得法律保障?(在香港是不是沒有錢就沒資格獲得法律保障?)」

另外對於新框架並未包括之前同志社群經司法覆核爭取的同志權益,「萌家香港」形容政府建議是「將之前斬開的燒味砌返埋一齊」,「砌唔齊之餘,仲要大家去外國斬返黎。」(「把之前斬開的燒味拼在一起」,「湊不齊之餘,還要大家到外國斬完再回來」)

2018年11月17日,香港同志遊行。攝:林振東/端傳媒

而婚姻平權協會亦表示,政府提出的方案「僅為向前邁進的一小步」,「遠未能為所有伴侶與家庭提供應有的、全面而平等的承認與保障。」協會引用平等機會委員會在2019年委託進行的研究,指香港在21個法律範疇中,有逾100項基於伴侶關係而出現的差別待遇,目前建議對於縮窄差距的作用「極其有限」。協會和「萌家香港」亦引用2023年由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等發表的報告,指有六成市民支持婚姻平權。

提供多元共融一站式生死服務的社企「同行 Alongside」則指出,現時的框架並沒清楚列出同志處理身後事的順序,需進一步釐清在家人反對下,誰有最終權利去處理身後事。

由同志基督徒組成的教會「基恩之家」對現時框架有擔憂,包括將同性伴侶置於「次一等」的地位、沒有納入性別流動者和非二元性別者關係的保障等。而文件未有涵蓋多種權利,例如財產共有與管理、繼承、稅務優惠,「如果立法只處理局部問題,未來必然會衍生大量爭議,甚至需不斷依賴司法覆核,增擴討論文件內的四項權利及責任。」

對於立法會會否通過框架,岑子杰不敢樂觀或悲觀。被問及會否採取行動或提出司法覆核,他表示過於遙遠,會先觀察事態發展。「我只能夠保持天真的精神盡力去做。」

「很重要的是,政府很需要去聆聽不同的聲音,同時讓人看到不同的聲音有被聆聽,看到社會是有改變的機會。我覺得這是今時今日的社會很需要的一種動力。」他希望立法會的討論是個開始。

自2018年提出司法覆核,經歷敗訴、終審法院裁定部分勝訴,至框架近日出爐、立法會進行討論,岑子杰感謝同行者的支持,「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在這段路上,保持著天真和善意去關心身邊的人,去關注最弱勢 、最無權力的一班人。」

他說,「世界未必完全跟我們的想像一樣,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值得我們繼續走下去的東西。」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