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
被封殺的台灣樂團,和他們背後的中國「聽團仔」
諸多台灣樂團風靡中國,累積了一批特殊的中國「聽團仔」。樂團們先後遭到封殺時,「聽團仔」選擇翻牆還是脫粉?
-
一家老字號麵家催生的四場爵士現場,落閘之後,音樂家們唱唱反調
四家不同的香港本地小店成為爵士音樂連結社區的空間,那些不該抹殺的小智慧。
-
音樂肖像專題 2
小河自述:我的人生不是住進海景房搞 Party
如果國家是一個政權,我的音樂是失業者;如果國家是腳下這片土地,我的音樂是它懷裏的枯葉與新芽;如果國家是四萬萬同胞,我的音樂是微不足道,也不容忽視的一次次哽咽與歡笑。
-
台港連結:在帝國末日裏恣意遊走,我聽香港的獨立樂團
聽香港獨立音樂,總能在大國的強勢政經影響下生長出屬於島嶼城市的遍地經歷,那與台灣的島嶼情感完全不同,既難免受到壓抑,卻也因而勁草疾風。
-
台港連結:A面與B面,我們聽到的那些台灣獨立音樂
在香港樂評人的眼裏,台灣獨立流行音樂為何如此吸引?歌聲之中的哪些細節跨越了地域界限?
-
歌單:黑人音樂中從來不缺席的社運呼號,就如同他們從未遠離的痛苦
近期非裔美國人的平權呼聲蔓延到文藝界,其實譴責與訴求從未在他們的音樂之中缺席。
-
端傳媒 × 文藝復興
中國搖滾三十 V.S. 台灣民歌四十:什麼樣的歌才是自己的歌?
大陸搖滾和台灣民歌有着不同的發展脈絡,但它們背後有一種共同的音樂精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