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金像獎
專訪黃秋生:如果有機會走,留在這裏也沒什麼意思
雨傘運動之後,53歲到58歲,這名獲得4次金像獎,3次金馬獎的香港演員,被香港主流電影圈放逐了5年。
香港電影起死回生?「本土」回春術的副作用
近年香港本土電影是新的「本土」,熱衷以社會弱勢或邊緣社群為題材,但藝術表現卻遠遠落後,難以造成風格上的衝擊。
洪曉嫻:《黃金花》是一齣厭女症電影嗎?
母親拋棄惡念徹底成為好女人後,丈夫就會回心轉意,站在逆光下神一般回歸家庭?
鄭政恆:走過貧弱之年,不妨再思考香港電影出路
香港電影的過去和未來都放在我們面前,我們看見閃光與褪色,看見跨界與新生,的確還有別的可能。
2018金像獎:「香港電影」未來什麼樣?你看見《十年》之後的暗流嗎
今年金像獎毫無驚喜大悶局?你卻看見那股前所未見的「暗流」嗎?那可會是徐克口中的香港電影「新新浪潮」⋯⋯
專訪張艾嘉:戰戰兢兢的瘋狂
她選擇拍文藝片,選擇自己面對票房壓力,選擇拒絕不好的劇本,選擇站在關懷的角度,選擇向前衝。
《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專訪:我的作品真是關於「底層生活」嗎?
政治運動和電影似乎都無法改變社會,黃信堯的信念戳破了某種對電影的假想,講述被熟視無睹的荒誕人生。
《明月幾時有》許鞍華、陳滅對談:為何我就是不能接受這樣的情節 ?
他們不覺得一個抗戰片是會令人笑的,因為這是很嚴肅的題材。
專訪金燕玲:每次受傷,她都會回到香港的銀幕上
「所以不是我挑別人,而是這個機會來到我身上的時候,我有沒有把握到。」
專訪惠英紅:腦退化角色,媽媽就是我的表演教科書
第三次提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惠英紅的演技來自成長環境,她捨不得拋棄。
不太「本土」的香港電影,還會得金像獎青睞嗎?
也許香港電影從來都不本土,「本土」只是一個撩動集體情緒的召喚符號。
專訪《一念無明》黃進:怎樣才對這世界有好一點的想像
每個年代都需要新事物,去衝擊舊的,學習舊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