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什麼是「華語語系」: 從港臺、滿洲、跨太平洋看華語世界的去殖民與流變
「香港人在台灣生活,很容易被問你的中文講得好不好?這個中文指什麼?因為在香港很多人講粵語,那麼他們指的就是普通話。」
評論|
學人對談|袁瑋熙 x 溫健民:政治失效後,香港人是如何抗疫自救的
因為不信任,所以超越了自己的潛能。
評論|
劉擎:2020西方思想年度述評(全文)
我們需要探索和建設一種更有生機活力、也更具適應性的共同體,維護其邊界和自治,同時保持對外部的開放與合作。
評論|
圍剿楊笠是殺雞儆猴,性別對立是話語偽術
令公眾理解一個普通女性的無奈與脆弱,其革命性並不遜於了解一個成功女性的故事。
評論|
陳子雲:在主流與獨立的弔詭錯置下,念想廖啟智
香港人在當下的流行文化環境中,更願意抓緊有相近志向的本地演員,無論新舊。
評論|
「戰狼外交」的進化?——以近期中國對法外交為樣本
道義感不能代替現實應對,對「一味蠻」的鄙夷不屑,不能遮蔽對「一味詐」的警惕和拆解。
評論|
《山海情》劇評:盆景中的西海固扶貧史與扶貧驗收的全民劇場
觀眾收穫的也是結結實實的眼淚,但已不知不覺遠離了真實的扶貧過程,在「盆景」式觀看中體驗了一把結局早已註定的扶貧驗收。
評論|
天安門事件後最緊張的中歐關係:新疆問題是否會引發更激烈對抗?
相比對美國有限的反向制裁,中國對歐洲的報復並沒有體現出這種剋制態度,恐怕是中國不認為歐盟有實力制約自己。
評論|
劉忠恩:緬甸政變兩個月,為何周邊國家還是觀望狀態?誰能動軍政府?
國際社會保守、不願正面對付軍方的作為,緬甸的民主抗爭怕是會演變成數月、數年的長期對峙。
評論|
劉文:停止亞裔仇恨——尋求美國主流支持的無奈控訴下,亞裔正義到底是什麼?
當下「停止亞裔仇恨」的動員,大多強調亞裔長期受到美國社會的忽視。這有什麼問題?
評論|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的「對峙」,只是兩國未來衝突的序曲?
中國要「平視美國」,美國也會更嚴格「完全對等」地對付中國。而一整套「西方話語詞匯」,正被中國改造為反映其價值觀的版本。
評論|
跨國交互的種族歧視:Covid疫情中,發生在華人和少數族裔身上的多重傷害
在互聯網和政治極化的作用下,歧視話語只會比病毒更快地跨越各種有形和無形的邊境,並且混雜在一起,產生新的變體。
1
...
67
68
69
...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