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失落的半邊天:中國女性如何參與政治?
在「大局為上」、「循序漸進」的改革思維下,中國女性參政之路艱難險阻,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若要成為真正的現代化國家,男女平等必不可少。
評論|
陳樂融:台灣電視界必須張開眼
不是期待Local King救綜藝,而是台灣一定先要做好“Local King”。別事事跟大陸比,或嘴上奢談超日韓、趕歐美。
評論|
陳一新:奧習會中的交換與無法交換
奧習會達成的第一類協議是在交換關係的基礎下達成,第二類是說易行難無法交換,最後一類則各說各話。
評論|
馮媛:主持全球婦女峰會 習近平會承諾什麼?
2002年以來,中共最高決策層建立集體學習制度,已經有上百名專家學者先後為政治局常委講課至少近百次,但無一次涉及性別平等相關內容。
評論|
練乙錚:暴力邊緣論──三派抗爭路線的可能匯合點
「暴力邊緣論」認為,運動者本身不使用暴力,但會把非暴力行動推到當權者能夠容忍的極限。
評論|
陳健民:革命的誘惑
和平非暴力不單是爭取民眾支持、令抗爭主流化的手段,更是贏取部分軍方/警察領袖的同情、造成建制內鬨的不二法門。
評論|
李達寧:領袖的誘惑
革命的誘惑並不是一種與深度辯論對立的情緒。確切而言,情緒不可對抗,只可以處理。而如果一種論述洋洋灑灑,頭頭是道,卻沒有處理情緒的能力,那也一定會自絕於群眾。
評論|
陳弘毅:傘落之後,讓一國兩制走下去
持不同政見的人是不是一定要互相仇視、憎恨和咒罵?他們能否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理性溝通,嘗試求同存異,從而在一定範圍內達成共識?
評論|
周永康:傘落之後,革命是否唯一出路?
回顧雨傘運動,港人的公民抗命實際只是有限度實踐。
評論|
梁耀忠訪談:議會謊言,無能三十年?
梁耀忠,自1985年起當選區議員後,在葵芳選區連任,從無間斷。作為一個資深議員,他這樣說:「大家也知道,區議會...
評論|
和平抗爭是現實政治
在和平抗爭看似離地,暴力抗爭勝算不高時,我們似乎找不到一條抗命的出路……
評論|
閻小駿:我為什麼要寫《香港治與亂》?
在香港政治問題的討論中,本地不同派別人士基本上都擁有各不相同的政治觀點、論述方式和預期讀者群,相沿成習;但他們共通的一點則是對於北京治港政策的隔膜。
1
...
256
257
258
...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