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專訪聯合國難民署駐烏克蘭代表比林:烏克蘭人最深的恐懼是被世人遺忘
「我的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讓世界上的人們也能感受到烏克蘭人在感受到的痛苦。」
評論|
「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
大選期間,台灣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上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人會更加親近美國。
評論|
台灣保母虐童案:「不好找」與「沒得挑」外,居家托育還有哪些問題?
若無法有更多專業、年輕的保母投入,面對安置的需求與時間壓力,更容易落入「先求有,再求好」的困境。
評論|
劉文、丘琦欣:離散華裔左翼與中國民族主義情結
文章提出「左獨」立場,思索其困境與可能的出路。
評論|
「緬A」的3000點保衛戰:中國股市的政治經濟學與制度困境分析
中國股市,誰的意志?看似是經濟問題,其實是政治問題。
評論|
《周處除三害》為何港台冷待,大陸卻爆紅?陸港台三地影視體系啟示錄
香港導演在台灣拍一部港味韓風的台灣犯罪片而在大陸爆紅,陸港台三地缺失與互動下,新華語影視體系正在形成?
評論|
一念之變,十年之途:太陽花精神的離散與重訪
如今在距離太陽花既不遠也不近的十週年,記憶這場運動最好的方式,也許已不再僅是談論它的歷史定位與成就。
評論|
疫情後中國製造業的罷工潮:經濟下行時,中國工人的行動與困境
2023年的罷工潮相比2016年,由於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無論是資方策略、工人行動、還是政府態度都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評論|
金廈快艇事件,北京的「切糕困境」和對台政策的轉向可能
如若在未來習時代的中國不能或無法突破「切糕困境」那麼,「統一」的目標大概率會變的愈發幻滅。
評論|
白人Tradwife回潮:主動選擇做家庭主婦,像1959年那樣順從
她們的回應是:女權主義者無權指責我們的自由選擇。
評論|
專訪烏克蘭經濟部副部長索博列夫:烏克蘭的戰時經濟是如何運轉的?
戰爭開始的第一年,烏克蘭的經濟出現了全方位的斷崖式下降,GDP暴跌29%。但戰爭進入第二年之後,經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評論|
「手淫有害,國家有難」:百度戒色吧與男性氣質的塑造
當代中國的男性氣質不是固定的或單一的,而是不斷變化的,並與社會中的權力關係相連。
1
...
18
19
20
...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