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看不見的公義——評張炳良《不能迴避的現實》 書中張炳良感慨:政府房屋供應的大局,「為多方及多重的小局所包圍、所肢解,處於膠著」。我的回應是:那要看政府所看重的,是什麼樣的大局;而被視為是小局的,又是什麼。
評論|「驅逐胡鞍鋼」能走多遠?「中國實力第一論」與「紅色工程師」的反擊 圍繞驅逐胡鞍鋼的運動,應該是各方心裏都清楚其厲害的一次火力偵察。到底能走多遠,還在於路線之爭的調整。那需要等待北戴河會議的務虛討論結果,或者中美貿易戰的進一步發展。
評論|陳文敏 、布穎琪:一國兩制下,國家憲法是否適用於香港? 《中國憲法》的某些條文在某一層面可說是適用於香港,因為它們所涵蓋的是國家的管理架構,代表了「一國」的概念,但所謂適用亦只限於這一層面。相反地,憲法內關於國家機構的權力,在涉及香港事務時,行使這些權力時便會受制於香港《基本法》。
評論|沖繩,對國家暴力說「不」的時代走向終結? 翁長沖繩縣知事的驟逝,暗示着「邊陲」的沖繩在戰後歷經數十年反美軍基地以及拒絕「中心」主義國家暴力的社會運動的階段性終結。然而大田昌秀與翁長雄志前後兩位「鬥魂」知事不屈不饒的信念,以及對「沖繩人」身份的那份執著,正是「邊陲」與「中心」抗爭過程中,最具啟發意義的力量所在。
評論|連奪學界兩大書獎的《喪失真相》:從俄羅斯經驗看後真相時代的崛起 今年,講述俄羅斯新聞業和政治文化轉變的《喪失真相》同時獲得兩個學會的年度最佳書籍獎,是歷來首次。筆者相信,不同背景和在不同崗位上的讀者,都會在這本書中找到別具價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