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牧之:越南小吃之後,奧巴馬的南海大菜

美國宣布解除對越武器禁運,對地區形勢的影響,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牧之:越南小吃之後,奧巴馬的南海大菜
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越南期間,到訪當地一餐廳用膳。

任期臨近尾聲的奧巴馬(歐巴馬),此次訪越盡顯親民姿態,在河內小吃店跟CNN主持人波登(Anthony Bourdain)品嚐米粉啤酒,照片在網路瘋傳。然而小吃背後其實藏著大菜。作為總統,奧巴馬此訪的主題初露崢嶸——美國宣布正式解除包括致命性武器在內的對越武器禁運。此舉對地區形勢的影響,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引發高度關注的第一個問題,自然是越南的軍備實力可能得到怎樣的加強。當然,很多人注意到越南還算社會主義國家、人權狀況不令美國滿意、與俄羅斯軍事關係密切、至今仍以蘇式裝備為主等等不利因素。美國對這種盟友也從來不是毫無保留。問題在於,兩國討論的也並非越軍全面換裝美式武器,更不是最先進武器。此次解禁最大的實際意義,在於打開了一個空間──基於美國強大而全面的軍事能力,這個空間內的可能性極為豐富。

美越軍售:只是說說而已嗎

有人認為,美國對越軍售,屬於「說說而已」,因為種種原因均難以落實。不過,這方面的先例不乏參照。要說阻力,美台軍售阻力更大;要說購買力弱,菲律賓比越南更為拮据;要說蘇式裝備體系,東歐諸國和印度都是裝備「混搭」。更容易被忽略的還有:軍事合作往往帶來更有價值的情報交換(比如1979年中越邊境戰事中美國對中國關鍵的情報支持),或以訪問港口和聯合演習等鬆散形式,體現力量存在。通過釋放出售某種關鍵先進武器的風聲(即便暫無實質交易),也能構成威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