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白信:2019,如何防範一場黑天鵝和灰犀牛共舞的「顏色革命」? 中國目前所面臨的意識形態與制度合法性兩者的互相牽制,造成內在矛盾卻無法選擇的困境。無論哪個領域的「黑天鵝」,指向的都是體制這個巨大的「灰犀牛」。
馬來西亞東鐵:「中國製造」為何蓋了又停? 東鐵停工半年後,記者沿著這條備受矚目的鐵路工地走了一遭,行經3個重要節點:文冬、關丹、登嘉樓。我們和承包商、工人、政治人物、地方居民聊了聊:投資規模高達200億美元的東鐵項目,在歷經政黨角力、債務爭議後,命運將通往何方?
讀者來稿:他們蒐集數據,將暴力痕跡與創傷可視化 倫敦一場大火後,法醫建築小組收集人們拍攝的現場視頻,用3D模型展示。類似行動也發生在「北京切除」後,這種新型的證據蒐集和呈現,能打破不透明、反事實的時代麼?
評論|楊路:任正非不支持自主創新,「什麼都要自己做」的中國產業政策有何問題?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一度風光無限的「中國製造2025」在中國的官方宣傳中突然銷聲匿跡,中國的產業政策到底有什麼問題?美國為什麼那麼反對中國的產業政策?
評論|徐賁:專制國家的告密與舉報——從中國憲法學教材的「思想性錯誤」說起 如果大多數中國人都能明白民主國家為何有舉報但無告密,那麼他們也就能知道,只有法治才能消除告密和舉報的膽寒效應,也才能迎接一個免於恐懼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