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大陸
政經、社會、人的故事,以最真實的視角深度報導中國。
疫情陰雲時的人權律師:新一輪抓捕與新一輪逃亡
「比封城更嚴重的,是封口。」
消費停擺、中小企業告急,疫情令中國經濟付出哪些代價?
疫情爆發前,中國正經歷 08 年金融危機後持續最長的經濟下行週期。疫情改變的只是經濟下行的斜率。
評論|
疫情來襲,中國公民意識會重新甦醒嗎?
走過的人說樹枝低了,走過的人說樹枝在長。
疫情預警遲到,誰在推卸責任?
從地方政府到疾控中心,武漢疫情見證了一場「擊鼓傳鍋」的責任分卸。
評論|
口罩、包機、台商:肺炎背後,兩岸互動再無共識?
兩岸關係的另一個劇本已經在雙方間不謀而合地展開。
新冠肺炎患者口述:我看着殯儀館的車停在發熱門診側面
7號,醫院通知我檢測結果是陰性;9號,接到居委會電話,說有假陰性患者出現,希望我重新去隔離。
評論|
輿情觀察:李文亮去世後互聯網上的一夜
「吹哨人死了,但我們要把哨子保護好。」
從武漢返鄉後,他們被洩露隱私、被警察銬走、被酒店驅趕
「我理解、配合,但是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像坐牢一樣的隔離究竟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斷貨的米鋪和停擺的習俗:「封城」傳聞中的潮汕春節
這就是阿甘本所謂的「例外狀態」,日常生活被擾亂,公共秩序失衡,安全感缺失,人人處於自危中。
無法抵達的物資:民間救援為何遲遲送不到一線醫生手上?
中國當下防護服總產量不到武漢需求量的1/3,但所有民間捐贈都要通過紅十字會,後者至今只撥出了收到捐款總額的1/8。
評論|
劉紹華:說給倖存者聽——「面子」治理下中國反覆付出的防疫代價
當下一次新興疫情又來危及人口稠密的土地時,這個依然學不會歷史教訓的政府仍將搭上遮羞布,將依然無法保護你、以及你所鍾愛的國與家。
確診名單外的死亡患者
「病人越來越多。」郭瑞華每日經過急診部,看見「烏壓壓」的人群拿著小板凳排隊,「覺得情況失控了。患者在急診就是等死。」
1
...
154
155
156
...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