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賀建奎的基因編輯,真的是在探索未知嗎? 這些事情都是有良知和底線的科學人不屑於去做的事情。要把對待賀這件事情當成第一次面對新大陸,或者克隆羊那樣,是自欺欺人,無異於拔高了賀在這件事情上的位置。
評論|陳至潔:鳥籠中的微信,與「插翅難飛」的中國境外網民 中國政府嚴加控管並強力引導互聯網的公共信息內容,甚至產生了境外的問題。中國政府對微信用戶的文化思想控制,並不會因為人移居海外而減少,因為只有中國的公民或在中國登記的公司才能營運微信公眾號並提供其信息內容……
數據工廠裏的標記員:我們訓練人工智能,直到它取代我們 人工智能高效工作的背後,有賴於海量的數據學習,而數據標註員則扮演了老師的角色——他們手把手地教 AI 辨別物件、表情和動作,直到有一天被 AI 取代。
評論|腐女涉黃,同志背鍋?新浪微博「三日禁令」的動機分析 新浪微博四月中旬發布通告,聲稱將清理色情暴力及同性戀題材,三天後又將同性戀解禁,其間邏輯何在?同為整肅對象,「腐女」與「同志」之間又有何種緊張關係?
評論|從「毅絲」到「段友」,兩千萬日活的手機應用為何被突然斬殺? 低調沉默的「內涵段子」被廣電總局斬殺事發突然,不同於通常先警告、整改,這次直接就是勒令關停,而「今日頭條」方面甚至完全沒有接到預警。其中原因何在?坊間說法不一。
大數據權利之爭:對不起,你的數據屬於你,但我們有權使用 中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十年前就已呈交國務院審議,但至今仍未被提上立法日程。在立法缺位,政府和互聯網巨頭在數據領域大肆「圈地」之時,你能否保護自己的數據?
評論|清肅「內涵段子」:景觀化的中國互聯網治理 要分析這一系列管制,乃至最新在新浪微博出現的同性戀內容的出位管控,也許還是先得回到這些問題來:這些被管控的「低俗」內容本身是什麼?是否所有被管控的內容,都具有反抗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