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社會
生死觀:我站在人生列車的終點站,看人來人往
從急診室到病房,短短一程路,轟轟烈烈,多少迥異的人生軌跡,到了這裏皆殊途同歸。就為了等家人告訴我,「是的,順其自然吧」。
評論|
李展鵬:澳門,被颱風天鴿剝下金碧輝煌的落後村莊
香港台灣的朋友紛紛問候:「澳門怎麼了?」是的,澳門不是個很富裕的城市嗎?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圖集:斷水、停電、全城停擺,颱風「天鴿」過境後的澳門
一場強颱風,讓這座金碧輝煌的賭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滿目瘡痍的死城。這一切背後,是天災,還是人禍?
評論|
管中祥:反年改團體鬧場抗議,「丟臉」與「團結」之外的警惕
有趣的是,即使民眾幾乎炮口一致地厭棄反年改團體的抗議行動,卻仍存在諸多的差異。
評論|
方可成:美國人是如何為互聯網自由而戰的?
無論在哪個國家,自由都不是天賜的禮物。在美國,各種自由也始終面臨着方方面面的威脅,需要不停去爭取、去鞏固。
生死觀:離開病榻之前,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誰不希望自己最低潮、最困難的時候,對方可以多陪伴和關心?可是那一條付出的界線在哪裏呢?我多希望以前課本有教,何時要廝守、何時要放手,才是社會上的道德共識?
自投羅網:烏魯木齊返鄉記
這個最為凋敝的省份,硬是培養出政治覺悟最高的臣民。不消審查機器運行,全景監獄眾生平等,是犯人也是獄卒,你看我,我看你,用恐懼和關愛相互綑綁,遠離雷池。
評論|
李立峯:要在社交媒體走出同溫層,一靜不如一動
策展行為涉及對內容和來源的選擇,越多策展行為,本來代表越高度的選擇性,理應會收窄接資訊的多樣化程度,但研究的結果卻是相反的……
評論|
中國輿情觀察:打擊娛樂八卦之後,「小粉紅模式」走向終結了嗎?
2017年過去一半,一系列變動和管控,將走向何方呢?
回應徐小童:看待數據的輕與重,是科學也是藝術
數據是把雙刃劍,勤練武功,不斷學習,終可為你打江山;但學師未成,一知半解,將它當成傍身寶劍,很容易擦槍走火。
回應馬傑偉、朗澄:大數據是讀者的悄悄話,聆聽方有活路
回應讀者的疑問、時代的病症,是媒體人的職責所在,拒絕聆聽讀者聲音,由着自己的喜好來判斷大小事務,並非專業所為。
評論|
鄺健銘:收購香港前特首航運祖業,中國的海權夢布局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家族的航運公司東方海外被中國國企中遠海運全面收購,過程涉及來自北京的政治壓力……
1
...
246
247
248
...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