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社會
愛慾錄:疫情再起時的性,別小瞧色情片
人類的情慾製造了色情片,色情片更在無形之中重塑了人類情慾,甚至影響我們生活中的很多觀念。
評論|
自嘲反諷還是加油鼓勁?——流行網絡的熱詞「打工人」到底有何源起?
平台數據分析工具顯示,「打工人語錄」在10月中下旬突然在社交網絡刷屏,但它的起源則要追溯到一個名叫「抽象帶籃子」的網紅。
專訪歷史學家Belew:從越戰到特朗普時代,美國白人極右翼六十年
「大多數關於極右翼的新聞都是獨狼故事,或者描述為幾個壞人為非作歹。沒有人把它當作一個連貫的故事來書寫。」
比鯨吞更危險:國安法後,模糊紅線下掙扎的香港學者
「就在國安法落實那一刻,我就決定要回台灣了。」鐵幕突降,刺激了眾人神經,但一切有利控制的因素,其實在劇變之前,早已備好。
他拍了殺馬特的紀錄片:他們沒有被看見,卻總是被表述
「想通過穿着打扮來發泄、吸引人,就算罵自己兩句也有人跟自己說話啊,只要有人願意跟自己說話,無所謂啊。」
查資料有罪?六名香港記者親述調查報導的風險與地雷
穿梭各種資料庫,他們查出官員違建,局長囤地,可能涉及中共高層親屬在港投資的線索。今天,查冊成了佈滿地雷的領域。
江昺崙:一件命案發生後,直視台南「樂居城市」的暗面
一座歷史悠久、對觀光客富有魅力、同時擁有堅實地方仕紳傳統的古城,能否在悲劇發生後,找出與時並進的新治理模式?
數據解讀:台灣網友看美國大選,誰最能影響風向?
答案或許出乎意料:陳文茜與大紀元共同包辦了「特朗普」相關討論的影響力排行榜的前三位。
評論|
美國的解體:COVID-19如何預示着美國時代的結束
美國人發現自己加入了失敗國家的行列,被一個功能失調、對民眾的死亡負有主要責任的政府統治,這是美國時代結束的悲劇性句號。
阿拉木圖筆記:退而不休的老領袖,天山腳下的瘟疫謠言
政治鬥爭、醫療崩潰、國家改革和假新聞,同時出現在了2020年的哈薩克斯坦。
無所謂的虛擬,停不住的愛人
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真實是什麼?
「想過一了百了,只能一忍再忍」,後疫情時代青少年心理困境
一直被隱匿的家庭教育問題和親子矛盾,在突然失常的生活和被迫封閉的家庭環境中被放大、審視,甚至爆破。
1
...
160
161
162
...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