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社會運動
朴槿惠其實還不會走,等埋潘基文?
南韓總統最新講話並非決意下台,而很可能是阻撓彈劾的技巧,她的退路還有其他選項。
范雲對話陳健民:「中國因素」在台灣團結了公民社會,在香港撕裂了它
「任何跟中國有關的東西就會觸動台灣的公民社會,讓意見不一樣的團體站在一起。」台灣學者范雲說,但在香港,陳健民卻發現完全相反的生態。
評論|
楊虔豪:準備好的女總統?朴槿惠的現形
不待北韓攻擊挑釁,朴槿惠已讓國家陷入危機,自始至終,她未如自己宣稱的「準備好」,當一個民主時代的女總統。
南韓真的滿街跑「邪教」?朴槿惠牽連的究竟是什麼教?
許多華文媒體將永世教稱為邪教,但在南韓的語境下,稱之為「似而非宗教」更恰當。
南韓政壇「狗血連續劇」,會迫朴槿惠下台嗎?
朴槿惠親信干政風波,本屆政府岌岌可危,執政黨內部分裂,並牽動明年底總統選舉盤勢。
評論|
蘇鑰機:大學生眼中的政黨和傳媒是怎樣的?
青年、政治和媒體的前景和互動,有各樣的可能性。它們的發展變化牽繫著香港社會的福祉,值得大家關注和追蹤。
評論|
吳靄儀:世代更替──香港民主的新路向
雨傘運動顯示政黨本身也能變成不民主的權力──至少公眾有這樣的觀感。
評論|
朱江瑋:雨傘之後,如何走出社區組織的憂鬱
雨傘運動後提出的傘落社區深耕細作,經歷兩次選舉洗禮後,卻讓過往一直默默耕耘的社區組織陷入憂鬱當中。
評論|
鄭煒:傘運兩載,燎原的本土思潮與韌性的對港策略
近來有些空前的現象,指涉中央對港策略的更迭。
評論|
戴耀廷:「雨傘」效果仍在發酵,更大影響還在後頭
從最近的發展,我們已看到兩年來「雨傘」的影響,實是無遠弗屆。
評論|
陳健民:傘後新氣象──走出無力感的廢墟
佔領結束時,香港一片愁雲慘淡。兩年後的新氣象,最少反映雨傘新生代在經歷創傷以後,抹過臉上的灰燼,逐步走出無力感的廢墟。
評論|
李達寧:後知後覺的傘運檢討──承認失敗是第一步
有許多人介意將雨傘運動說成是失敗,他們會說雨傘運動成功改變了香港社會,令更多人關注社會和政治,但……
1
...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