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堂的育兒生活:血緣是家庭的最終歸宿 制度與政策設計讓育齡夫妻走向家庭內部資源整合,對長輩的徵召,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新時代的三代同堂」,既是三代人重新認識、了解和對話的轉折點,亦是祖輩的「晚來重負」,甘做「老漂族」,為照看孫輩付出退休後的「黃金十年」。
台灣「小紅帽」奮戰20年,反性騷擾走到目的地了嗎? 社運者常說「沒有死人,是過不了法案的。」但倘若沒有一些被忽略的個案累積的不滿能量,悲劇案件最多只有一天的壽命,無法成為引爆點。但另一個更殘酷的角度或許是:有時死了人,也不一定夠推過法案。
評論|專訪社會學者江紹祺:立足香港橫跨中英,記錄華人男同志的生命軌跡 處在倫敦和中國大陸之間,香港的同性戀群體是否也體現了中西雜糅的特性?「粉紅經濟」和流行文化扮演了何種角色?移居英國的香港男同志如何應對異質文化?陸港兩地的同志平權抗爭又有何不同特徵?
評論|同性戀不再是罪孽,但印度的「進步」政治卻迷茫失措 印度最高法院裁決認定刑法377條違憲,自此同性性行為在刑法中不再構成犯罪。LGBTQ群體走上街頭慶祝,歡欣鼓舞。 然而仔細觀察各方話語及策略,一切都還沒到足夠「進步人士」慶祝勝利的時候。
評論|釋昭慧:痛定思痛,解析佛門中的「結構性罪惡」 此時佛門最重要的課題,是痛定思痛,杜絕那些強化「尊卑意識」,且周而復始地透過日常生活與儀軌操作,而建構牢不可拔之「尊卑秩序」(特別是性別秩序)的「魔性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