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性別
台灣的MeToo時刻:說出自己的故事後,他們經歷了什麼?
在說出口後,他們經歷了什麼?真的因此感到放鬆了嗎?
評論|
地鐵偷拍「疑雲」背後的兩種憤怒:女性憤怒的失效,與男性憤怒的累積爆發?
這當然不是說女性有義務回應和安撫男性的被剝奪感,但女性需要感知女權運動的處境和面臨挑戰的細微變化。
評論|
林愚波:面對性侵指控, 公衆應該 「疑罪從無」嗎?輿論能保持中立嗎?
我提倡,面對性侵事件,相比起「疑罪從無」, 我們應「預設發聲者可信」。
【書摘】在台灣,女性經驗如何進入法律法規,並在實踐中發展?
社會上對於女性性別角色之定位與刻板印象,一再體現於實務運作及政策制定之中 。
MeToo六年:在歐美,這場運動面臨反彈與質疑
其中一種反彈,就是挪用MeToo運動中的語言,將男性定義為弱勢群體,甚至是受害者。
V太太:被取消、社死?台灣MeToo運動中,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對於「誣告」和「潑髒水」的擔憂,來自於一種不合理、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男性自白:在MeToo的經驗現身中,我也在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人
探索與理解痛苦,學習如何回應痛苦。
評論|
周芷萱:台灣MeToo的第一波道歉與反挫,MeToo支持者的回應與思考
這個社會中的所有人勢必要一起開始反省:過去每一種理所當然是不是有更好、更平等的可能。
喬瑟芬:台灣遲來的MeToo浪潮,民進黨性騷事件何以成漩渦中心?
為什麼長久以來,大家都「聽說」過某些事,卻無法讓這些人付出代價?
女性主義的具體生活:正常人吃不飽不會踢冰箱,但母乳哺育BB就會這樣
在親職這條路上,餵哺母乳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份,它有醫療上的價值,而非道德上的價值。
「中國民間社會還沒死」,他們把「鐵鍊女」等性別議題帶進聯合國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us,但我們也在watching Big Brother。」
「造浪者」的潮起與潮落:《人選之人》與現實政治的碰撞
「幕僚所做的一切,無論結果是正面還是負面,最終都是老闆要負責。」
1
...
17
18
19
...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