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跨仔跨女「過渡」艱難時:隱在香港公屋邨裡的跨性別互助組織|愛慾錄

「基本上只需三堂言語治療訓練,這位跨性別女生就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女聲,很安心地融入了工作環境,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跨仔跨女「過渡」艱難時:隱在香港公屋邨裡的跨性別互助組織|愛慾錄
跨性別男性Kaspar,也是跨性別互助組織「性別空間」的創辦人。攝:林振東/端傳媒

第一次和小強(Kaspar)見面是在中環的露天餐廳,我們一行朋友坐下來吃下午茶,Kaspar穿著T恤短褲,短髮梳理整齊,聲音明朗活潑像一個陽光男孩。

同行友人介紹Kaspar是一個跨性別互助組織「性別空間」的創辦人,我心裡對Kaspar的性別身份遲疑了幾秒,不太能確定他跨仔(跨性別男性)還是生理男性,此時Kaspar向我遞來名片,那是一張仿似香港身份證設計的名片,「在身份證上改變性別,對我們這些跨性別來說是很重要的事。」Kaspar這樣說。

「性別空間」成立於2015年,主力服務在經歷性別過渡(Transition)過程的跨性別朋友,中心主要活動地點在一條公共屋邨的地下單位,與其他自助組織共享空間。「我們的members(服務對象)走進來就像走進一個普通的服務中心,隱藏性比較高,也令他們比較安心。」

Transition是跨仔跨女的共同經驗,當中有許多痛苦磨難,也有許多重大的值得紀錄的時刻。後來Kaspar回憶他完成了乳房切除手術後,第一次脫掉上衣,赤裸上身躍入海中暢泳的那個剎那,是他等待了畢生的時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