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公共政策
香港 vs. 英美澳加:已有海外居留,為何還要申請香港優才?
「內地像我的父母,是我不能選擇的出身;香港則像子女,是未雕琢的作品,我可以去塑造。」
四問港府申令禁:何謂禁?如何禁?是否開啟審查之路?
律政司向高等法院申請禁制令,一首歌可以被禁嗎?哪些行為可能違反禁制令?
香港是個option:高才通申請掀熱浪,他們會移居香港嗎?
「這個關注未必會有動作,大家是覺得香港是個option。因為前兩年,香港有些過氣。現在有些找回昔日榮光的感覺。」
中國養老困局:當照護者也開始老去,她們如何承擔兩個「晚年」?
母親走後,衰老突然降臨。她記得姥姥曾和母親說,這就像割韭菜,割完上一茬就輪到下一茬了。蔡芳心想,現在是輪到我們這一茬了。
翁丁古寨的「幸福工程」: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的消亡
面對鏡頭,楊建國慷慨激昂地說,他就想住在茅草房裏,家裏不疼不病,老人健康,還能開客棧賺錢,他已經脫貧了為什麼要搬走?
為什麼防疫工作很難科學歸科學、政治歸政治?一場知識與意識形態的鬥毆
疫情或疫苗這類高度科學知識相關且具有明確物質基礎的議題,在意識形態的催化之下被嚴重地泛政治化。
記者手記:「不想泡在尿水裡」——被困住的老年障礙者,也想要有尊嚴地活著
「我只希望在夜裡可以好好躺一下,可以多喝一點水,可以不再泡在尿水裡。」
黃哲翰:同島一命的怨懟共同體——「交通地獄」裡,民主台灣的認同弔詭
台灣「交通地獄」的狀態,本質上正是公共角色隱退下、孤島化之諸眾所形成的集體場域——「他人即地獄」。
在成為公民之前,他首先是個「人」:台灣身心障礙者,離自立生活有多遠?
「在美國我是人,在日本我是障礙者,在台灣我是不明生物。」
評論|
誰是最「清白」的中國人?——出身論捲土重來,宗法社會還會遠嗎
出身論逐漸紮根,勢必要在「中國人」裏再區分出「清白」的中國人和「被污染」的中國人,正如核酸檢測也有陽性和陰性。
中國總理李強,會成為民營經濟的守護者嗎?
以習近平親信立足的李強,在面對意識形態壓力時,能否守護住民營企業,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檢驗。
「永遠跟黨走」:中國民營企業仍在等待「希望的田野」
有人期待新總理能為人心惶惶的市場打一劑強心針;有人則悲觀道:誰能確定現在是一切的結束而不是開始?
1
...
13
14
15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