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悼念六四應完結?五個年輕人這樣說
昨日如夢,人們忘了嗎?人們還相信嗎?答案仍然在年輕人身上。
大陸回應先軟後硬,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走向何處?
兩岸不再稱兄道弟,可能恐怖平衡,也可能螺旋下沉,在國際場域打遭遇戰,就看雙方如何見招拆招。
評論|
牧之:越南小吃之後,奧巴馬的南海大菜
美國宣布解除對越武器禁運,對地區形勢的影響,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評論|
陳永政:回應港獨,須正視其道德意義
對這「為何服從」的問題,北京和港人認知上有極大落差,因為港人從來就不認為服從為無條件的事。
周澄:我看到「菲版杜林普」以外的真實
菲律賓民眾對杜特地的期許,是「威權主義抬頭」,還是大眾對改革求變的樸素渴望?
文革在香港中學怎麼教?為甚麼這樣教?中史教師告訴你
何以香港學生給人印象就是不諳歷史?63年前的報告仍是今日文史教學的基礎?本土思潮興起與中史課程編排有哪些關係?
「文革寫作組」漫遊指南
有一批化名的輿論團隊,他們多以文學、戲劇中的人物為攻擊對象,在外圍為文革造勢,這些化名本身意涵也極為豐富。
文革實名刀筆有幾支?
宣傳機器可不只會唱讚歌,弄權、鬥爭的手段在一篇篇文章中,發揮得淋漓盡致。運筆如刀,殺人不見血。
評論|
曾柏文:蔡總統的國家、青年、同理心
苦澀開場、言詞無華,演講一如講者身上衣著色彩,召喚的不是勝利的激情歡慶,而是國之將危的信任、承擔。
評論|
顏維婷:九二歷史事實,已是最大讓步
以結果論,在內外情勢綜觀考量下,蔡英文不可能給出對岸想要的答案。
評論|
喬瑟芬:就職大典上,荒誕的文化表演
這場就職大典,折損的不只文化,連歷史都被拉下水陪葬了……
台灣報紙上的紅衛兵:「妖風起處,紅頭蒼蠅」
文革十年間,台灣輿論是如何報導的?失守大陸的國民黨政府,在抓住機會攻擊紅色政權,還是真心為這場人禍痛心疾首?
1
...
374
375
376
...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