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顏維婷:九二歷史事實,已是最大讓步

以結果論,在內外情勢綜觀考量下,蔡英文不可能給出對岸想要的答案。
台灣新總統蔡英文和前總統馬英九。

520新總統就職,國內外皆聚焦蔡總統於就職演說中,會如何著墨兩岸關係。

就職典禮前,國台辦不斷施壓,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但在就職演說中,蔡英文仍只願正面承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絕口不提「九二共識」。

蔡英文的最大公約數

從不同的角度觀之,「九二歷史事實」幾乎是蔡英文此時可以做的最大讓步。首先,「九二共識」從頭到尾就是由國共平台所發展出來的說法。中國大陸與馬英九一搭一唱,多次公開重申「九二共識」為兩岸交流基礎,框限民進黨的選擇空間。

但,民進黨從台獨黨綱到選民結構,皆有堅持法理台獨的基礎。在就職演說不談台獨是一回事;直接承認「九二共識」又是另一回事。承認「九二共識」,無異是直接背離民進黨的選民基礎,這是蔡英文無論如何無法跨越的線。

此外,近年來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顯示多數選民覺得馬政府「過分親中」。根據新台灣國策智庫今年四月的民調,也有五成的民眾反對以「九二共識」為基礎與中國大陸交流。做為新民意所產生出來的總統,蔡英文又如何可能主動棄守防線?直接接受「九二共識」?

於是我們看到,蔡英文從就職典禮的演說文字到環節安排,皆企圖搶回一些話語權與尊嚴。在演說文字上,她權衡國內民意與國際現實,讓步到「九二歷史事實」。在典禮環節安排上,她一方面訴求中華民國這個最大公約數,卻也在某些細節回應獨派支持者的情緒。

例如,她明確表態身為總統,有捍衛中華民國領土與主權的義務;也提及兩岸間相互合作的基礎,是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但同時,她也在演講的最後,提到《島嶼天光》這首歌的歌詞「現在是彼一天,勇敢ㄟ台灣人」,表達台灣人的主體性。

蔡英文對兩岸關係的談話,是種務實表態。對台灣內部各方人馬來說,她以維持現狀為主軸宣示,但不掉入「九二共識」的框架,算是可被接受的最大公約數。民進黨的部分支持者可能不會特別開心,但深綠的台獨社團也不至於覺得被背叛。

台灣主流民意,是制衡也是籌碼

蔡英文雖不提「九二共識」,卻丟了顆直球出去,正面闡述兩岸交流所立基的四項政治基礎:1992年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從1992年至今二十年來所累積的協商基礎、以及台灣的民主制度與民意。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蔡英文將「台灣的民主制度與民意」做為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這是她一再以來呼籲對岸高層正視的事實:她是台灣人民選出來的總統,任何關於兩岸關係的變動與走向,最終都應訴諸於台灣人民的意願。中國與台灣任一方單方面更改現狀或是背離民意,都無益於兩岸交流的持續深化。

對蔡英文來說,兩年前的318運動,人民對快速開放服貿的怒吼還殷鑑不遠。民進黨的再度崛起,很大程度與主流民意厭惡馬政府過度親中有關。蔡英文不可能忘記,也不可能不回應這樣的民意。在兩岸關係上,台灣的主流民意很清楚,仍是「在政治上維持現狀、經濟上謹慎開放」。

回顧過去十五年的發展,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扁政府貿然躁進的手段,曾讓台灣陷入鎖國危機。2008年馬英九帶著人民期待上台,奮起脫離鎖國狀態,與中國重新接軌,卻為了達成與中國和平交往,矯枉過正地往中方過分傾斜,幾乎令台灣人民產生「賣台」疑慮,激起公民社會一波波反彈。

許多民調都顯示,台灣人民並非反對與中國交往;絕大多數的人都明白出口貿易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台灣人民真正反對的,是中國開放對台經濟背後的政治目的,以及目前經濟果實只集中少數人,無法公平分配的開放模式。主流民意對蔡英文的期待,是希望她能秉持不出賣台灣主權的原則與對岸談判,以及能提出更有效的機制,來監督兩岸的交流與開放。

台灣的民意制衡著蔡英文,讓她必須更謹慎地面對兩岸關係。她必須回應主流民意,放棄法理台獨。但也因為「九二共識」並非社會共識,讓她有斡旋的空間,讓步到承認「九二歷史事實」便已足夠。

民意是制衡的力量,也可以是未來蔡英文與對岸談判的籌碼。可以預測的是,在實務上,蔡政府與馬政府對兩岸關係的立場,不會差太多。蔡政府也會希望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開放與交流。但兩個政府的差別是:挾著新民意上台的蔡英文,試圖以民意為槓桿來製造施力點與談判空間,在不失去尊嚴的前提下,繼續努力務實開放,與對岸合作。

區域戰略:和平推動者

美國不直接替「九二共識」背書,是蔡英文得以只讓步到「九二歷史事實」的第三個原因。對美國來說,台海和平符合美國利益。雖然美國支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在美中建交的公報中,並未「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加上《台灣關係法》讓美國有維持台海和平的依據,使得美國在對台海政策執行上有彈性空間,會視美國自己利益而決定。對美國來說,維持兩岸間和平是最重要的目標,是否透過「九二共識」並非最重要的事。

對蔡英文來說,她最需要確保的,是向美國再次確認台灣是和平的維護與推動者,而非麻煩製造者。蔡英文以現狀為主軸,承認「九二歷史事實」,著墨兩岸與區域關係,無疑是向美國的公開保證。其希望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群無須擔心,蔡政府不會像以前扁政府一般,貿然行事、危及和平。

在國際戰略上,蔡英文深知只有拉攏美日兩位盟友,台灣才有國際發展的機會。身處經濟谷底的台灣急需經濟轉型,這是蔡英文重點施政目標。但不管台灣經濟如何轉型,都需要國際市場。過度依賴中國這個單一市場,並不安全,因此蔡英文談區域經濟整合、談南向發展戰略、也談亞太區域經貿安全。

台灣嚴峻的政治現實,是國際空間處處被中國打壓。馬政府的算盤是,透過承認九二共識,拉進兩岸關係,來拓展台灣國際空間,發展區域經貿合作。幾年下來,台灣人民對這樣的路徑並不信任,深怕「一中各表」到最後只剩下「一中」,沒有「各表」。去年底的馬習會,馬總統在公開談話中只說出一個中國原則、忽略各自表述,讓這個恐懼幾乎成真。

因此對蔡英文來說,「九二共識」不能帶來什麼實質性的保證。與其直接承認「九二共識」,做為美中關係間的小國,台灣不如在美中矛盾間跳探戈,來爭取參與國際社會的籌碼。既然圍堵中國擴張符合美國利益、維持台海和平也符合美國利益,利用這個情勢,藉著維繫美國支持,持續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是蔡英文的新戰略。

在這個基礎上,當然是要先宣示自己是國際社群的和平擁護者,有了美日的後盾後再來才談兩岸關係,而且兩岸關係只要讓步到美國可接受的程度就好。

冷和平的過渡階段

針對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國台辦已做出正式回應,認為蔡英文「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內涵,沒有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國台辦也說,海協會與海基會兩會的談判基礎是「九二共識」,沒有「九二共識」,兩岸無法持續制度化交流。

國台辦的回應不令人意外。從日前肯亞與馬來西亞詐欺犯被引渡中國的事件不難看出,中國政府試圖透過壓縮台灣國際空間,來給新政府下馬威;台灣不可能期待國台辦迅速釋出善意。況且,新政府與對岸的互動才要開始,互信機制的建立也需要時間。

雖然國台辦仍緊抓著「九二共識」的帽子扣住新政府,但倒也沒有徹底否定蔡英文的演講,僅回應「問卷還沒答完」--我要的答案你還沒給,而非「你答錯了」。但,為何只有國台辦能站在制高點去給蔡英文出考卷?評論蔡英文的答案?為何有民意基礎的蔡總統,不能反過頭也給國台辦出考卷?

以結果論,在內外情勢綜觀考量下,蔡英文不可能給出對岸想要的答案。可以想見,在短期的未來,蔡英文會因為「九二歷史事實」付出一些代價,兩岸可能會進入一段冷交流時期。但長遠來說,這可能是蔡英文最好的棋了。

(顏維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