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昺崙:閱讀史明,閱讀台獨運動的百年歷史 對於台灣人來說,史明作為一個革命家的熱血象徵,比他所談論的戰略、戰術、紀律、大眾路線還清晰許多。這是史明晚年遇到的難題,他所談的大多是「實務」問題,革命如何實踐、理念如何傳播等等,但台灣人對他大多是「務實」的工具性理解,史明只是個符徵(形象),而符旨(意義)則可以任意填空。
小端網絡觀察:假造記者證去香港示威現場「尋開心」?!加拿大Youtuber惹爭議 一張偽造的記者證,公民記者的身份應該被官方「許可」嗎?記者「特殊的第四權」應該被如何看待?Toby Gu 對新聞專業主義的挑戰該如何回應?
讀者來函:台灣,是否能給沉默的陸生一面連儂牆? 自2011年開始,每年都有陸生選擇來台度過一段或長或短的青春歲月。他們在想什麼?來台灣後,他們都經歷了什麼?民主暢言的連儂牆下,是否能為陸生多留一副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