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政治
愛慾錄:亞裔酷兒聚會巔峰,Bubble_T的紐約地下派對
為何在美國成為同志,就不可以在粵語金曲裡揮汗如雨呢?
評論|
《山海情》劇評:盆景中的西海固扶貧史與扶貧驗收的全民劇場
觀眾收穫的也是結結實實的眼淚,但已不知不覺遠離了真實的扶貧過程,在「盆景」式觀看中體驗了一把結局早已註定的扶貧驗收。
小端網絡觀察:民眾抵制,明星割席,「新疆棉風波」掀中國輿論海嘯
「中國人從不愛中國人,但卻很愛國。」
評論|
天安門事件後最緊張的中歐關係:新疆問題是否會引發更激烈對抗?
相比對美國有限的反向制裁,中國對歐洲的報復並沒有體現出這種剋制態度,恐怕是中國不認為歐盟有實力制約自己。
評論|
劉忠恩:緬甸政變兩個月,為何周邊國家還是觀望狀態?誰能動軍政府?
國際社會保守、不願正面對付軍方的作為,緬甸的民主抗爭怕是會演變成數月、數年的長期對峙。
評論|
劉文:停止亞裔仇恨——尋求美國主流支持的無奈控訴下,亞裔正義到底是什麼?
當下「停止亞裔仇恨」的動員,大多強調亞裔長期受到美國社會的忽視。這有什麼問題?
深入走訪英國漁夫、牧民、音樂人:真正脱歐後,他們的得失
權衡利益,有得有失,道阻且長。
評論|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的「對峙」,只是兩國未來衝突的序曲?
中國要「平視美國」,美國也會更嚴格「完全對等」地對付中國。而一整套「西方話語詞匯」,正被中國改造為反映其價值觀的版本。
一個可能摧毀香港農業的農業園
港府在蕉徑投下農業園計劃,惟熟悉農業的人認為,政府非真心想要提振農業。對不準農民需要的農業園,到底為誰而生?
當農業園來的時候,我們蕉徑半世紀的家沒有了
這兩年,蕉徑村民很單純的想過,是不是只要我們夠努力,活出一個意義,政府就可以不用收我們的田了?
亞特蘭大槍擊案:亞裔的憤怒之聲如何改變美媒的報導風向?
讓遇害者在美國歷史上產生長久的迴響。
評論|
跨國交互的種族歧視:Covid疫情中,發生在華人和少數族裔身上的多重傷害
在互聯網和政治極化的作用下,歧視話語只會比病毒更快地跨越各種有形和無形的邊境,並且混雜在一起,產生新的變體。
1
...
178
179
180
...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