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鄧聿文:北京未來10年是否會武攻台灣?

除了習近平的企圖心外,還取決於中美以及中國和西方的對抗成本,是否大到和武攻台灣是一樣的代價。
2020年5月20日,天安門廣場附近的紫禁城外,解放軍儀仗隊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肖像前列隊前進。

最近一段時間,美歐有關台灣的警訊很多,相關研究和信息都聚焦兩岸是否開戰。比如英國老牌刊物《經濟學人》5月1日發行的一期以台灣作為封面,稱這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指台海若爆發戰爭將成災難,美中須極力避免。以《經濟學人》在業界的權威性,將台灣作為封面文章討論,表明至少在一部分西方輿論看來,台灣問題的嚴峻性非同小可,無法假裝視而不見。

與此同時,在拜登上台後,華盛頓戰略界也在討論是否應該改變幾十年來美國對台保護的「戰略性模糊」,拜登政府似乎在改變這種「戰略性模糊」,但不管怎樣,有一點是肯定的,拜登沒有因為此前台灣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押注」特朗普而停止繼續保持和台灣的密切關係,在拜登的美國印太戰略,台灣被放置於更重要的位置。如前不久美日首腦會談聲明提到台灣,是52年來首次,並指要將台灣納入美日安保條約。

台海的危險程度之所以在這兩年一再升高,大的背景是中美的對抗加劇,華盛頓頻繁打台灣牌制華引來北京的軍事恫嚇;小的背景是在蔡英文當政後,由於兩岸在「九二共識」上沒有共識,致使關係冰凍。在這一大一小的背景下,更為根本的原因是中國上升的實力正在改變亞太結構,並導致兩岸態勢更加失衡。

關於習有可能要在任內統一兩岸的理由,在於習上台伊始即提出民族復興的目標。無論他有多少豐功偉績,屆時若台灣沒有收回,無論理論上還是在大眾看來,中國就談不上覆興。因此民族復興的目標理論上內在地包含統一台灣。大膽猜測,從時間表來看,北京統一台灣的終極底線很可能在2050年所謂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也即中共建政100週年(今年是中共成立100年)。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的封面上寫上了六個英文字: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的封面上寫上了六個英文字: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

現在距2050年還有30年,一般認為有兩個時間點最可能是習統一的時間,一個是2035年中共規劃的初步實現現代化的時候,另一個是2027年解放軍建軍百年的時候。就第一個時間點而言,考慮到領導人的年紀、黨內交接等時程,若中共有意,可能會將統一台灣的時間提前到2030年左右,一些美國學者也認同這個時間。換言之,在2030之前,特別是在2025至2030年這五年,北京強制台灣統一的可能性最大。美印太司令、海軍上將戴維森今年3月在國會作證時就說,他擔心中國最早將在2027年進攻台灣。

然而問題在於,兩岸越走越遠,現在進行統一的成本及其後將帶來的管治矛盾,非往年可語。近兩年香港及台灣形勢變化不可謂不劇烈,在於習近平對待香港的做法,讓台灣民眾(即便是統派)都不再輕言支持「一中各表」,遑論「一國兩制」,致使北京徹底喪失了用「一國兩制」去統一台灣的機會,實際上就是和平統一不可能。雖然北京還在強調和統,但也清楚這種可能性越來越渺茫。因為即使中國在經濟上做到世界老一,台灣也不會自願回歸中國,甚至即使大陸民主化了,台灣回歸的可能性也很少。因為對大多數台灣民眾尤其年輕人而言,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你民主化跟我有什麼關係,我為什麼要歸順你的統治?

和統既無可能,選項就只能是武力犯台。對習而言,武力犯台也算是無奈,這當然不是說他宅心仁厚,而是武統萬一失敗了呢?即使佔領台灣,一個被打爛了的地方治理起來總是很麻煩的,而且武力犯台會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所以北京不會輕易動武。然而畢竟現在只剩下這條路可走,這似乎是一個兩難處境。不過,西方還是擔憂隨着解放軍軍力的大躍進,可能會誘使北京做出武力犯台的誤判。這就是包括《經濟學人》在內,那些主張「戰略清晰」的學者和輿論建議美國應該向北京發出明確信號的原因——若北京入侵台灣,美國不會坐視不管。

北京在未來10年是否武力犯台,除了習近平的企圖心外,還取決於中美以及中國和西方的對抗其成本是否大到和武攻台灣是一樣的代價。假如北京判斷兩者的成本同樣大,那勢必會發動戰爭,畢竟以中國的軍力,再過幾年,即使美國武力干預,在台海戰爭取勝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北京設想的台海作戰必然是考慮到美軍的參戰,它現在大力提高軍事現代化的能力都是針對美軍的。習近平的目標是台海發生戰爭,必須拒止美軍介入。在五角大廈和智庫蘭德公司的多次模擬兵推中,美軍若出兵台海作戰,被擊敗的可能性很大,尤其近幾年的兵推每次都輸。未來10年中美的對抗會發展到何種程度,誰也說不清,但新冷戰是否會演化成中國同整個西方的對抗,從而把北京逼到同打一場戰爭差不多的地步,難以預料。

不過筆者認為,在拜登時代也即未來5年裏,北京武攻台灣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一些美國政客稱2022年北京舉辦冬奧會時會進攻台灣,這就顯得有點噱頭。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十四五規劃對未來若干年的判斷仍存在戰略機遇,中國的首要任務是建成經濟的雙循環體系以及大力補上科技短板,對台灣則在遏制「台獨」的同時轉向「融合發展」的思路,除非蔡政府明言宣布台灣獨立,否則應該不會大動干戈。而拜登政府也把施政重點放在美國國內,對中採取「競爭合作對抗」的政策思路,布林肯日前接受媒體採訪表示美國無意遏制中國的發展,只是防止中國對美國主導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破壞。

2021年1月19日,台灣新竹舉行的一次軍事演習。
2021年1月19日,台灣新竹舉行的一次軍事演習。

可五年之後的情形就很難講。假如北京的科技補短板失敗,中國的半導體工業特別是芯片產業始終受制於美國的禁令,那麼台灣先進的半導體產業可能就會被北京認為值得冒險動武一試;假如拜登執政下,美國國內的政治分裂和黨派鬥爭還在加深,他的大基建計劃沒有取得預想成功,特朗普(或其他類似領導人)很可能捲土再來,那麼即使民主黨繼續當政,亦可能改變目前的對華政策,變得更抗中,北京也就可能會再遷怒於台灣。

那麼台灣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做什麼?似乎所有關於北京犯台的判斷中,都很少能談到台灣所能起的作用,但這實在不能怪專家們有意忽略台灣,因為和中國大陸比起來,台灣的體量委實太小,以台灣自身的力量,無法阻擋北京的武攻。但這當然不是說台灣只能束手就擒。台灣抵抗不了北京的武力犯台,但或許可以延長這一天的到來。一方面台灣政府應不會有意製造給北京武力犯台的理由或者正當性,另一方面台灣民眾也未必就會陷於仇中情緒而不能自拔。這考驗着民進黨政府和台灣輿論的智慧與耐心。

至於美國和西方國家,相信會明確持續向北京表達反對武力犯台。儘管這不一定能夠嚇阻北京,但必須有這樣明確的表態,這也是道義責任。

上述分析儘可能考慮更多的現實因素,但任何評估都難免掛一漏萬,存在變數;而北京若武力犯台也並非一定要打一場真刀真槍的戰爭,它最有可能的做法是對台灣圍而不打,讓台灣在一段時間的封鎖中消耗抵抗意志。所以對北京的武力犯台,需要研究多種應對方式。以上關於未來10年兩岸發生戰爭的概率是就一般的邏輯而言,也可能會推後或不會出現,若此,將是幸事。

讀者評論 1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10年後的中國, 可能已經改朝換代

  2. 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没说,这期有点水

  3. 大陆统一台湾,武力统一不可避免,和平统一太难了。但战争会让双方的仇视更厉害。

  4. 感覺什麼都沒講

  5. 京城出租车水平。

  6. 這篇是什麼東西?看起來像是一般中學生對經濟學人那篇封面故事的閱讀心得。根本毫無洞見可言。

  7. 廢話很多,沒有分析中國國內的情況,習的連任壓力等。

  8. 這個政權可以讓幾千萬人餓死,也要輸出糧食換取工業原料,建設偉大祖國哪有不死人,偉大復興哪有不死人的,以毀滅長江三角為制衡?別開玩笑,在死個幾千萬換取祖國統一那很直得啊。 哈哈!

  9. 與其希望於可以抵抗中共佔領打贏戰爭,不如確保台灣擁有第一時間可以毀滅長江三角區域的能力,以令人投鼠忌器。正如中共以往並非以打贏與美國的核戰爭為目標,而是確保核武有毀滅美國部分重要城市能力一樣。

  10. 虽然国家都会视自身利益为第一要义,但显然美国在世界承担的道义再怎么样也比中国多的多吧,但这样的比较可能也没啥意思,因为在大国里哪个承担的不比中国多呢?

  11. 儘管這不一定能夠嚇阻北京,但必須有這樣明確的表態,這也是道義責任。
    美国有道义吗?只不过是利益至上罢了

  12. 覆兴应该是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