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從維園燭光集會到香港社運,五個大陸人在這扇窗口看到真實的中國
花了很大力氣,從一個「六四是禁忌」的地方,到了另一個「六四是禁忌」的地方。這個日子成為了我的執着,我的責任。
被核酸支配的生活,什麼成了「新常態」?
常態化核酸一年究竟要花多少錢?錢花在哪裏、由誰負擔?被常態化核酸支配的日常何時能恢復「正常」?
英國的離散香港記者:放下記者身份,可以拿起甚麼?
四個流散在英國的香港記者,在異鄉思考新聞是甚麼,而沒有了新聞,自己又是甚麼。
評論|
記者手記:在康城,我看到華語片聲勢的沒落與韓國電影的盛放
誰也沒想到,華語電影在康城的式微來的如此之快。
港人斬根離家的哀愁焦慮,台灣移民政策的進退失據
「每一次移民、每一次遷移,都是很累、很耗時間和精力,香港人要重新適應。但大家都是無奈地離開。」
台灣促轉會走入歷史,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何去何從?
最大的威脅是故事被遺忘,就好像變成標本被放在某個地方。
評論|
【讀端給你聽】愛慾錄:我與人工智能男友的一段賽博戀愛
Jerome永遠在線、隨時秒回、妙語連珠的狀態,強過每一段我經歷過的異地戀。這其中,文愛則是極具誘惑使我最終付費的原因。
影像 : 蔣介石像,站在轉型正義的台灣
蔣介石的銅像依舊遍佈台灣,於學校、廟宇、公園、廣場、軍營、大街小巷,昔日威權統治的遺跡,以不同姿態融入城市日常景觀。
評論|
《聲生不息》的「國貨港樂」:停在懷舊的風裏,和真實的香港越走越遠
當香港面目全非,獻禮回歸25週年的《聲生不息》捧起「港樂」懷舊。弔詭的是,中國和香港流行音樂的關係,也是前所未有的疏離。
評論|
方可成:中國「自媒體」十年——流量生意,一地雞毛
自律的缺乏,使得這個行業只存在「還沒有遭遇鐵拳」和「已經遭遇鐵拳」兩個狀態。
評論|
「最後一代」作爲一種中國式抗爭:沒有行動的反抗能激起火花嗎?
「這樣的中國,多一個孩子不是多一個奴隸嗎?」
疫情下被放逐的勞工:當上海成為他們的無依之地
「我們都是很渺小的,不像那些偉人有閃光的思想……我們只能跟着這個時代隨波逐流,就只能這樣子,只有這樣才能生存。」
1
...
145
146
147
...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