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韌性的藝術:亞特蘭大「廢除警察城」運動的啓示
如今,「廢除警察城」不僅在反對一個既定的項目,更關於政治格局,草根動員的邊界,關於普通人還可以如何用肉身抵抗嗜血的機器。
評論|
王臻明:美中南海對峙——中國為何要經略南海?透過什麼戰術手段?
台海情勢受到世界矚目,但不少學者警告,南海同樣危險,甚至有可能比台海更早爆發武裝衝突。
所羅門群島總理訪問中國,為基建和連任而來|Whatsnew
這已經是所羅門總理索加瓦雷的第二次北京之行。就在年初,他「友台反中」的反對者被從地方議會驅逐出去。
計劃組閣投票前一天,泰反對派總理候選人被控兩項罪名|Whatsnew
儘管反對派5月就贏得大選,但是組閣之路至今未果。選舉委員會和憲法法院的信息相當清晰:不要支持皮塔。
評論|
陳美華:台灣MeToo為什麼遲到?異性戀常規下的女性日常
「吃豆腐」的主詞是男人、動詞也是男人,豆腐/女人做為客體、受詞,還能談論主體性嗎?
評論|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後,我們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遠?
性暴力不會因為這波MeToo運動而終結,但這是社會集體共同覺醒、深入了解性暴力複雜性的機會。
從美化殖民到國王道歉,荷蘭的歷史正義如何不止步於「反思」
在荷蘭,「去殖民化」不只是學術和文化口號,更是去中心化的、緩慢、多邊的社會運動。
導演顧桃專訪:從蹲守中國最後的遊獵民族到尋找薩滿
顧桃曾循著父親顧德清的腳步蹲守森林長達八年,如今他發現處處都是素材和故事,比如尋找薩滿。
俄國記者車臣遇襲,她曾堅持報導當地LGBT集中營|Whatsnew
「我們永遠害怕想象的東西勝過害怕現實,其實當你被襲擊的時候,你根本來不及害怕。」
評論|
無障礙綠色生活:不斷改進遊憩設施就能暢行無礙?
任誰都該有選擇的權利——選一個地點,擇一條山路,依循自己的步伐,以喜歡的方式來滿足自身的需要。
戰後敘利亞遊記:我看到了一群渴望與世界重新建立連接的年輕人
這裏有夜店,有酒吧,有露天電音節,有阿語脫口秀,有渴望與世界重新建立連接又尚未被外界真正看見的年輕人。
「幫不幫、幫誰?」中港器官互助機制的退捐贈潮與未解之惑
有關對大陸機制的不信任,「這個我們沒辦法幫他們說他們的話。」
1
...
108
109
110
...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