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幫不幫、幫誰?」中港器官互助機制的退捐贈潮與未解之惑

有關對大陸機制的不信任,「這個我們沒辦法幫他們說他們的話。」

器官捐贈受助者鮑城照,進行器官移植手術時留下的疤痕。攝:Ryan Lai/端傳媒

器官捐贈受助者鮑城照,進行器官移植手術時留下的疤痕。攝:Ryan Lai/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鄭淑華 發自 新加坡

刊登於 2023-07-06

#器官捐贈#中港融合#中港矛盾#香港醫療#香港

5月下旬,香港政府發聲明指近月有5785個退出中央器官捐贈名冊的申請,超過一半為無效申請,譴責這種行為「意圖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員的行政負擔」。阿賢看到報導,忽爾想起:「哎呀,我都想取消的,只是忘記了」,便抽空到網站取消登記。她身邊也有三、四位朋友在Instagram分享新聞,說政府的聲明「提醒」他們取消登記。

此前,更多中港器官互助機制的資料曝光,阿賢便萌起退出名冊的念頭。她覺得,一來她不能選擇器官留港或出境,這種硬性的措施令她反感;同時她對機制存疑:「香港本身器官捐贈已經不足夠,而內地也是不足夠,那互助會有什麼作用呢?」她又覺得大陸有關器官移植的資訊透明度低,「到時器官去哪、有多少上去內地,我覺得那數據不足夠support到我有信心這樣做。」

自2022年12月接收首個大陸器官作移植手術後,港府隨即宣布與大陸設立器官互助平台,將跨境移植制度恆常化。按港府最新說法,互助平台不會影響兩地各自分配制度,只會在器官捐出後,在當地沒有合適病人作移植,才會啟動「第二機制」進行跨境配對,預計今年內可以展開。

自政府大推互助平台,取消器官捐贈的申請爬升,甚至創近年新高。高官齊聲譴責有人「抹黑」、「造謠作假」,甚至與2019的示威扯上關係,再激起新一輪退出名冊潮。事件中暫時有四人因「不誠實取用電腦」被捕。一個原意為「拯救生命」的醫療政策如何觸及港人神經、又怎樣被政府升級至國安層面?平台有甚麼操作細節尚未釐清?爭議過後,要怎樣思考器官捐贈?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