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metoo
評論|
從中國「老民運」到中國新一代行動者,八九後兩種政治觀與行動觀的迭代
孤膽英雄的時代逐漸落幕,每個人都需要成為自己的英雄的時代,已經開啓。
MeToo巨浪中,范雲贏得性騷官司:「性平是台灣未完成的進步運動」
「如果連我這種懂性騷擾法律定義的人去告,都告不贏,那這制度不是有問題嗎?」
台灣的MeToo時刻:說出自己的故事後,他們經歷了什麼?
在說出口後,他們經歷了什麼?真的因此感到放鬆了嗎?
評論|
林愚波:面對性侵指控, 公衆應該 「疑罪從無」嗎?輿論能保持中立嗎?
我提倡,面對性侵事件,相比起「疑罪從無」, 我們應「預設發聲者可信」。
【書摘】在台灣,女性經驗如何進入法律法規,並在實踐中發展?
社會上對於女性性別角色之定位與刻板印象,一再體現於實務運作及政策制定之中 。
MeToo六年:在歐美,這場運動面臨反彈與質疑
其中一種反彈,就是挪用MeToo運動中的語言,將男性定義為弱勢群體,甚至是受害者。
評論|
V太太:被取消、社死?台灣MeToo運動中,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對於「誣告」和「潑髒水」的擔憂,來自於一種不合理、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評論|
男性自白:在MeToo的經驗現身中,我也在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人
探索與理解痛苦,學習如何回應痛苦。
評論|
周芷萱:台灣MeToo的第一波道歉與反挫,MeToo支持者的回應與思考
這個社會中的所有人勢必要一起開始反省:過去每一種理所當然是不是有更好、更平等的可能。
台灣MeToo運動星火燎原,延燒政壇、藝文、影視娛樂各領域
台灣的MeToo運動仍在進行中,端傳媒也將持續跟進。
評論|
喬瑟芬:台灣遲來的MeToo浪潮,民進黨性騷事件何以成漩渦中心?
為什麼長久以來,大家都「聽說」過某些事,卻無法讓這些人付出代價?
台灣政壇MeToo風暴:造浪者捲起的性騷浪潮,將把民進黨帶往何方?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如果這樣的話,人就會慢慢地死掉,會死掉。」
1
...
3
4
5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