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心理
專訪同志平權案主李亦豪:喪夫後,我要捍衛「我們是家人」的事實
他每天帶着102頁的法庭判詞到處走,那對他和過世的丈夫來說是一個擁抱與肯定。
我躺了一趟人工智能自殺膠囊:科技可以讓我們終得好死嗎?
不需醫生,AI批核;無味無痛,一命嗚呼。
香港數據顯示學生自殺率趨升,陸台兩地亦錄得類似危機|Whatsnew
公眾必須「更加主動關心身邊的年輕人,是別處高風險的族群。各種警示信號都不容忽視。」
SARS倖存者的20年:不可能「清零」的痛
「這得有多少的心理創傷?他們都能挺過來嗎?」
玄學、算命、「身心靈」:經濟下行中的精神危機何解?
是心理諮詢的平價替代,還是趁人之危的歪理邪教?在「身心靈」行業一擲千金,也難以撫慰愈發常見的焦慮和抑鬱。
台北和平封院事件:為何要在疫情中去拍上一場疫情?|電影《疫起》專訪
「他們真的像身處地獄、不願去回想這件事⋯⋯」
關於死亡(和生命),你我想問而沒有開口問的事
也許尋找自己的墓地--其實就是直面生命本身。直面它的輕省,也直面它的重量。
讀《性的正義》:迎接慾望,相信「慾望皆能改變」是一種批判政治
迎接慾望有可能會帶來的出乎預料的驚喜。
紀錄片《命運之輪》,揭開蒙古的自殺潮之謎
是貧窮還是身份的斷裂導致了蒙古的自殺潮?導演諾敏·拉瓦蘇仁完全不用旁白地去尋找答案。
【現場】為烏克蘭療傷——利沃夫,支撐起戰時心理支持的後方城市
從受訓新兵到負傷老兵,從年少女孩到七旬奶奶,儘管精神壓力或創傷巨大,但他們,都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
疫時集體焦慮、政治抑鬱,我們和中國精神健康社工聊了聊
經濟不好你被裁員;行政低效、綠碼黃碼亂七八糟,你回不了家,你不開心;會發現這跟你想不想得開沒關係,跟這個社會有關係。
基輔記者日記三:創傷中的烏克蘭人們,「即使身處深淵,總會有出路」
「炸彈在體內嗡嗡作響,把思想和語言撕成碎片。眼淚也流不出來。我像是被凍結了。」
1
2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