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心理
愛慾錄:我和對方差異大到地球反面,卻在一起十年
可能這就是伴侶間的質量守恆。
不只是藥和性愛,他們在男同志 Chemfun 派對裏沒說的情感二三事
暗地裏各人有各人的古怪,各人有各人的不開心,好像唯有在 Chemfun 的時候暫時做一個所謂真正的自己。
爽劇和女性主義:黑色罪案劇 Deadloch 如何將二者完美結合?
女性主義不再是痛苦的、受虐的,關於受害者的電影,而是關於活著的人。
「你最近好嗎?」——公立醫院精神科醫生的五分鐘門診,以及背後的那些事
我每天看很多個「五分鐘門診」,介入他人的精神和肉身、疾病和人生,背後是病理、人、關係、系統、藥物和價值的張力。
專訪同志平權案主李亦豪:喪夫後,我要捍衛「我們是家人」的事實
他每天帶着102頁的法庭判詞到處走,那對他和過世的丈夫來說是一個擁抱與肯定。
我躺了一趟人工智能自殺膠囊:科技可以讓我們終得好死嗎?
不需醫生,AI批核;無味無痛,一命嗚呼。
香港數據顯示學生自殺率趨升,陸台兩地亦錄得類似危機|Whatsnew
公眾必須「更加主動關心身邊的年輕人,是別處高風險的族群。各種警示信號都不容忽視。」
SARS倖存者的20年:不可能「清零」的痛
「這得有多少的心理創傷?他們都能挺過來嗎?」
玄學、算命、「身心靈」:經濟下行中的精神危機何解?
是心理諮詢的平價替代,還是趁人之危的歪理邪教?在「身心靈」行業一擲千金,也難以撫慰愈發常見的焦慮和抑鬱。
台北和平封院事件:為何要在疫情中去拍上一場疫情?|電影《疫起》專訪
「他們真的像身處地獄、不願去回想這件事⋯⋯」
關於死亡(和生命),你我想問而沒有開口問的事
也許尋找自己的墓地--其實就是直面生命本身。直面它的輕省,也直面它的重量。
讀《性的正義》:迎接慾望,相信「慾望皆能改變」是一種批判政治
迎接慾望有可能會帶來的出乎預料的驚喜。
1
2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