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意識形態
德國大選:默克爾退場之際,那些逐漸放棄了她的普通德國人
有失去代言人的保守派,有沒落東德小鎮的90後,也有首都柏林裏典型的城市中產。
端開麥:化妝?/不化妝?這可以作為女性的一種反抗嗎?
不化妝是一件容易做到,且應該做到的事情嗎?化妝給了我們束縛還是給了我們保護色?
台灣,你拼湊出自己的樣子了嗎?《斯卡羅》在碎片化歷史之間
即便編劇確實安排她偶而挺起身子,但是大多時候,蝶妹仍小心翼翼隱藏真我,憂心又無能為力,這樣的蝶妹能夠代表台灣嗎?
詩歌證史、治學如棋與「僑居鸚鵡」:余英時紀念論壇「敬思想史的傳薪者」側記
2021年9月4、5日,台灣聯經出版主辦了余英時線上紀念論壇。
評論|
從打擊教培行業到「促進共同富裕」,習時代希望改造出一個怎樣的中國?
沒有什麼提前的制度預防,出了問題之後,也不再借用市場來宏觀調控。最終是一道行政命令,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余英時:香港與新亞書院
就在過羅湖橋那一剎那,一個極為奇異的經驗發生在我的身上:我突然覺得頭上一鬆,整個人好像處於一種逍遙自在的狀態之中。
周保松:拔劍四顧心茫然──敬悼余英時先生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多歧路。余先生,謝謝您。
王汎森:偶思往事立殘陽……當時只道是尋常
史學名家余英時於8月1日辭世,享耆壽91歲。本文為台灣中研院院士王汎森2019年所寫作,回憶他向余英時問學的日子。
評論|
多起隨機傷人事件後,網絡迷因「張獻忠」為何被全網封殺?
「張獻忠」三個字與王朝的敗亡直接相關,將自殺式襲擊者稱為「張獻忠」因此也就變成了一種藴含政治意味的隱喻。
評論|
我們怎樣親手埋葬民主 ——評美國學者韋蘭新作,《Assault on Democracy》
這意味着,在我們每個人的未來生活中,政治都將成為愈發重要的一部分。
評論|
6B4T?極端厭男?:韓國激進女權的進擊與政界的性別之戰
在韓國,性別議題已然成為劃分政治傾向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一點在年輕群體中尤為突出。
評論|
被污名化的激進女權?——關於豆瓣激進女權的五個誤解
簡而言之就是通過避開戀愛、婚姻等父權制框架下的異性關係,以避免遭受對女性的剝削,同時形成單女互助以補償親密關係的缺失。
1
...
7
8
9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