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離散
專訪移英攝影師王仲偉:香港之後的香港 告別之前的鄉愁
想念香港的時候,他總幻想自己身處海邊,任溫暖海風吹拂身上,城市暖黃色燈光,將整個人浸沒。
「Chosen Family」:當習慣了割裂的我們,重新去愛具體的人|行星酒館 EP2
身處海外離散酷兒社群,我們終於找到自己想要的家人,發現原來愛是這個樣子,是這個形狀。
民運圈#MeToo調查:圈外是極權,圈內是父權,受害者的多重受困
「這些被指控性騷擾的人,沒有意識到極權和父權的同構性,對自己壓迫者的角色一無所知。」
清邁半年,在破碎的世界裏重建生活|行星酒館 EP1
一旦坦然接受「回不去」這個設定,一切反又變得簡單明瞭,甚至有了一抹希望。
線下端小聚預告:解鎖「美國夢」後,TA們在紐約找到了90年代的中國小鎮
本期線下端小聚,把折疊多層的紐約用故事舒展開來,反思創作、反思成功,也反思自己和離散、故土乃至中文的關係。
關心台灣政治、不知從何說起香港,他們在不安中開展真正的生活
關心台灣不是因為「確定能待下來」,也不是「為了待下來」才做,而是「因為想在這裏待下去」。
從議員助理到英國外賣員,他為何選擇回流香港?
「(有些問題)如果要deal with,我無論身處何方,都仍然要deal with。」
米蘭‧昆德拉:如何令期待「流亡異見作家」的政治道德人士失望
流亡者一旦在移居地定居下來,就必然跟原居地愈來愈遠;而正因這種跟原居地日漸強烈的距離感,流亡者也逐漸失去流亡意識。
31位離港攝影師 留下最後的香港影像
看著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遠去,不論是新生、是醒覺、或是夢想,一張張離散者的影像,以香港人共同的痛楚連結起來。
從英國、加拿大到日本,海外的六四集會籌辦者在碰撞中相認
「割裂之後信心從哪裏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行動創造的。」
專訪商台《晴朗早晨全餐》前主持張子君:當在香港做時評要戴頭盔
「每次comment完之後,都在問自己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話。」
陌生的台灣醫院——當獨居、雙老家庭的移台老年港人患病、入院
活了幾十年,求診、看病、住院,現在這些都要重新學習、適應。
1
...
4
5
6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