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戴思嘉:200德國官兵密謀暗殺政客?一個「流量狂歡」時代的假新聞樣本 媒介如窗口,不同的媒介以其不同的形態,構建着我們看待外部世界的角度和廣度。在娛樂至死和流量狂歡的時代,不妨先低頭審視,這扇窗的形狀,是否已成為我們看世界的形狀?
從烏克蘭到法國,從行動到碰壁:激進女權組織「費曼」的十年起伏 一開始,二十出頭的她們,在大學宿舍讀書、討論女性覺醒;接着,她們以裸露的胸部為「武器」,成了街頭激進抗議的代表。從基輔到巴黎,她們被描繪成「第三波」女性主義的先驅。一晃十年,曾經的先鋒,光環漸褪。
評論|美國中期選舉三人談,帶你看透那些勝負背後的玄機 從投票日十天後逐漸明晰的結果來看,美國中期選舉基本符合民調對「藍色浪潮」的預測,既不是共和黨方面嘲諷的雷聲大雨點小的「藍色水花」,也不是一些民主黨選民夢想的連參議院一起翻盤的「藍色海嘯」。
貿易戰使豆價下跌、中期選舉政治割裂?90後美國豆農說:「我支持特朗普」 26歲的黑爾平時不看新聞。對於這位在美國腹地的豆田上忙着農活的普通豆農而言,特朗普上台這兩年亂糟糟的美國政治辯論,一點都沒有改變他的政治態度。即便特朗普開啟的中美貿易戰,已經直接影響到了黑爾家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