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國際
突破地域﹑語言﹑文化疆界,以深刻觀察力關注全球議題。
評論|
徐曦白:英國大選啟示——左翼話語失勢,英美勞工右轉
勞工階層為什麼會拋棄左翼政黨而改投與自身階級利益相反、主張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右翼政黨呢?
評論|
王浩嵐:總統彈劾案,或只是「特朗普中心」的註腳
不過,這場政治風暴所帶來的影響和衝擊,可能並像各方想像的那麼簡單;而參院的審判過程,雖然結果已經註定,也未必會如白宮所預料的軌跡那樣發展。
2018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堅守抵抗,還是迷失於分崩離析?
舌頭是人身體上最強壯的肌肉,它將要抵御世界上更多暴力的語言。
評論|
鄧聿文:美中宿命——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如果把美中關係比作一列正在行駛的火車,在將要結束的2019年,人們看到,這列火車在偏離穩定軌道的奔跑中加速。
專訪環境律師張兢兢:環境法和國際條約怎樣約束中國海外投資?
「不能僅僅說一帶一路是提供給全球的公共產品,用來發展的產品⋯⋯提供了產品,就有責任維護維持這個產品。保證它沒有負面影響,控制它的副作用。」
圖解:絲路碳跡──中國的海外煤電版圖
限煤是《巴黎協定》的重要組成。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是全球煤炭和煤電產業的關鍵持份方──不止在中國國內,也在中國以外。
十字路口上的波黑煤電:中國的推力和歐盟的阻力
中國的資本和建設力量,正在改變全球煤電布局: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這裏有一個波黑的案例。
從馬哈迪的外孫女眼中看大選,《M for Malaysia》試圖紀錄馬來西亞 GE14 的十一天
2018年第14屆馬來西亞全國選舉簡稱為 GE14,政見不同的外孫女想要紀錄馬哈迪再次參選的全過程。
反修例抗爭在南韓:激盪的校園,沈默的政客
「3年前,透過『燭光運動』獲得民主權利的南韓政府,對香港示威未表支持,令人感到羞愧。」
評論|
劉燕婷:新願景、舊憂患,沙特阿拉伯的轉型之路為何凶險?
鐵腕打擊異己,降低石油依賴,保護女性權益,沙特王儲在改革的同時,埋下了什麼風險?
巴勒斯坦沒有新聞:約旦河西岸的生與死
在這裏,年輕人要絞盡腦汁才能說服自己活下去,又很容易放棄一切,作為驕傲的抵抗者死去。
中美貿易戰的600天:關税是如何升級的,又是誰在買單?
十三輪貿易談判,五輪關税生效,數以千億計的商品——在這場漫長爭端中,痛的不僅是中美,全球經濟都將損失4550億美元。
1
...
165
166
167
...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