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哈迪的外孫女眼中看大選,《M for Malaysia》試圖紀錄馬來西亞 GE14 的十一天

2018年第14屆馬來西亞全國選舉簡稱為 GE14,政見不同的外孫女想要紀錄馬哈迪再次參選的全過程。
《M for Malaysia》最初是一部政黨競選資料片,記錄了馬來西亞現任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在去年馬來西亞全國選舉投票日前的競選活動。影片導演之一 Ineza Roussille,是馬哈迪的孫女。
東南亞 影視 選舉 風物

《M for Malaysia》最初並不是一部紀錄片。

拍攝的第一天,Ineza Roussille 與 Dian Lee 第一次見面。走在吉隆坡班底谷區和布城的街頭,見到成千上萬的民眾加入競選造勢的人群中,Ineza 回憶道,「真正到了集會現場、見到這些人、見到他們如何回應我外公,這一切都太出乎意料,我感覺直到那時候我才明白,這次(選舉)很重要。」

Ineza Roussille 是《M for Malaysia》的導演之一,也是主角——馬來西亞現任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的外孫女。這部電影最初只是一部政黨競選資料片,記錄馬哈迪在去年第14屆馬來西亞全國選舉(簡稱GE14)投票日前,為期十一日的競選活動。Ineza 一開始不願意參與進來。她在導演筆記裏寫道,「當我發現我的外公退休15年後再次競選首相時,我並不高興」,她甚至認為馬哈迪的復出對於馬來西亞來說,是一個錯誤的方向。

馬哈迪是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執政長達22年,期間爭議不斷,他一手建立起飽受詬病的「馬哈迪主義」,以種族主義、威權主義、裙帶和朋黨主義治理國家,影響延續至今;同時在他任內,經濟快速發展,完成吉隆坡國際機場、雙子星塔等標誌性大型工程。去年5月10日,這位92歲的前首相再次參加選舉,但這次他退出長期執政的政黨聯盟「國民陣線」(簡稱國陣),身份調轉,在GE14中帶領反對派聯盟「希望聯盟」(簡稱希盟)對陣國陣。

影片裏,在GE14開票之夜,希盟成員為了防止任何一個人臨陣變卦,全都聚集在一起。擁擠的大廳內只有 Ineza 這一台攝像機。Ineza 皺著眉頭模仿當晚的政治家們如何盯著她的攝像機,她說,「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新的事情。他們甚至沒有準備競選失敗後的 Plan B。我想他們只是先走一步,看看接下去發生什麼,再想對策。」

當晚,競選結果遲遲未公佈,大廳內瀰漫著緊張的氣氛,馬哈迪在內的希盟主要領導人緊急召開了一場閉門會議。Ineza 不被允許入內,鏡頭停在了會議室門前。

這次選舉,馬哈迪和希盟面對的是強大的執政黨,時任首相納吉·阿都拉薩正是用馬哈迪的那一套架空巫統(國陣中的最大黨)黨內的制約、任人唯親干預司法和檢察系統、操控選舉,後來納吉涉入一馬發展公司醜聞(1MDB),被指控竊取26億令吉(約52億港元)卻仍然高坐首相位。納吉對連任志在必得。

就在閉門會議的幾小時後,希盟贏了,寫下馬來西亞建國六十年來首次政黨輪替的歷史,馬哈迪再次出任首相。

馬哈迪·穆罕默德的支持者。
馬哈迪·穆罕默德的支持者。

Dian Lee(製片人/導演)才是最初想拍這部片的人。Dian 的父親是馬來西亞華裔地產商人李金友,和馬哈迪是二十幾年的朋友。Dian 和馬哈迪的女兒,也就是 Ineza 的母親瑪麗娜·馬哈迪認識多年,去年大選前,她幫瑪麗娜為當時的反對黨處理一些籌錢的事務。

「沒有人想過(這次選舉)會贏,至少不會這麼快,」Dian 身邊的長輩們都不樂觀,她又想到馬哈迪是92歲的高齡參選人,感到不可思議,才動了記錄下競選過程的念頭,「至少為下一屆備選留作參考。」

Dian 尋找身邊會拍影片的人,找到拍攝妹妹婚禮的婚慶公司,也沒有特別準備攝影機,僅有四人的小團隊就出發開始拍攝了。這也成為影片的一個遺憾,「如果我們可以再重做的話,就真的是會用那種比較好的器材,這個真的是沒有想到。」瑪麗娜邀請 Ineza 加入團隊,她抱著猶豫的態度打算先試試。直至走入街頭後,猶豫被民情擊退了。

影片中有一幕,已入夜,鏡頭從馬哈迪的競選台上俯拍下去,是一片「星光熠熠」的人海,參會人士打開手機電筒,用燈光照亮了競選大台。

Ineza 的鏡頭是浪漫的,影片在競選活動之外,呈現了政治強人馬哈迪私底下的樣子,馬哈迪會對著鏡頭吐舌頭,穿著睡衣出現在鏡頭前,在開票前緊緊摟住妻子⋯⋯ 呈現被攝對象的日常生活和美化政治人物,在影片中只有一線之隔。她坦承,「毫無疑問,我們拍攝的這些畫面,和我們持有的視角,特別是,我是他的孫女,這些避免不了會把他人性化。」

2018年5月10日,馬哈迪·穆罕默德的競選晚會。
2018年5月10日,馬哈迪·穆罕默德的競選晚會。

《M for Malaysia》在9月進入馬來西亞全國院線放映4日,10月入選釜山電影節放映單元,11月在香港亞洲電影節放映。接下來,影片要代表馬來西亞角逐2020年奧斯卡最佳國際故事片獎(原「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這部影片在IMDb上呈現兩極化的評分,打了8分的觀眾認為影片誠實地回顧了GE14,但打了1分的觀眾則認為這是一部為了挽回馬哈迪聲譽的宣傳片,有觀眾留言,「這不是關於馬來西亞的紀錄片,這是關於馬哈迪的美好一面的紀錄片。」

28歲的馬來西亞記者彭愉雯買票入場,期望看到大選期間的更多內幕,發現這部紀錄片與她的期待有一段距離。在茅草行動和烈火莫熄的訪談與片段中,「或許正由於導演本身與馬哈迪的關係,並未盡情質問(外祖父)馬哈迪。」彭認為《M for Malaysia》一定部分也反映了馬來西亞人民的心情,「大選前馬哈迪創土著團結黨加入並領導在野希望聯盟,引起許多質疑與抨擊。但對於這位破壞大馬司法、民主制度的「前獨裁者」(馬哈迪語),馬來西亞人民想要一個支持希盟、相信馬哈迪的理由,正如導演(馬哈迪孫女)想與外祖父渴求達成諒解,我們都鄉愿地接納了他含糊不清的回應。 」

「我肯定有一點掙扎,是有可能走上人性化政治家的路線,」Ineza 說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從一開始,就明確我們不要做成宣傳片,我們必須誠實地面對、也必須告知大家,我們與外公之間的關係,與他在政治觀點上的矛盾。」

影片中很重要的一個段落是訪問希盟各個政黨的領袖,他們在鏡頭前講述對希盟這個反對黨聯盟的看法。Ineza 希望弄清楚這些人為什麼聚在了一起,弄清楚歷史和脈絡,她想通過這種方式讓紀錄相對客觀。

希盟由當時四個反對黨派土著團結黨、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和國家誠信黨組成。除了馬哈迪自己創立的土著團結黨,其餘三個黨派的領袖都曾是馬哈迪在過去三十年裏的「敵人」。

1987年的「茅草行動」,馬哈迪政府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逮捕了107名反對黨領袖、社運分子、宗教人士等,關停三家報紙,被認為是馬來西亞民主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行動黨和誠信黨的最高領袖林冠英、末沙布都曾在「茅草行動」裏被捕。林冠英和他的父親林吉祥,甚至是最早被捕,最晚被釋放的。影片的訪問中,林冠英都記得這些往事。

馬哈迪在任首相的1998年,Ineza 正上小學。時任副首相安華·易卜拉欣,被馬哈迪免職、逮捕,輿論譁然。Ineza 回到學校,見到安華的女兒在哭泣,走近問她為什麼傷心,結果受到身邊同學,甚至老師的指責。緊接著,學校分裂成「安華幫」和「馬哈迪幫」。

直到這次拍攝,Ineza 翻閱過去的檔案,才知道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1998年國際金融危機席捲而來。馬哈迪和安華,對於如何帶領馬來西亞走出這場風暴產生了不同意見。馬哈迪否決了當時兼任財政部長的安華的提議,曾經意氣相投的兩人爆發矛盾,馬哈迪將安華免職,同年,安華被捕入獄。

11歲的 Ineza 在為英聯邦運動會激動的時候,卻不知道吉隆坡爆發了激烈的示威活動,抗議馬哈迪逮捕安華。正如影片中的受訪者,現任雪蘭莪州白沙羅國會議員潘儉偉的評價,馬哈迪的強人政治作風,為前任首相納吉的上任掃清障礙。馬來西亞走到今日,馬哈迪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Ineza 如今仍然處於一種複雜的情緒裏,Dian 打斷沈浸在回憶中的 Ineza,「這就像橋下的水已經逝去,你無法改變它了,」Dian 說道,「我們非常希望政府能從過去這些事情裏得到教訓,然後繼續向前吧。」

拍攝時正忙於補選的安華沒能接受採訪,這也成為影片的一大遺憾。他的夫人,也是GE14大選中人民公正黨的領袖,現任副首相旺阿茲莎接受了訪問。Ineza 和 Dian 訪問結束時例行問道,「有沒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旺阿茲莎在鏡頭前講出二十年前的心結,安華被捕入獄後一直無音訊,朋友看錯、傳來消息指他有可能已經死於獄中,旺阿茲莎以為永遠失去了丈夫,那是她人生裏最黑暗的時刻。

正如林冠英在影片中所述,「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和馬哈迪聯手,並不代表過去已是過去,只是在GE14中團結希盟的是同一個敵人,時任首相納吉。裹挾在國家命運中,個人意志暫時退場,這似乎也是大多數馬來西亞人在GE14中投下的票:面對同一個敵人,讓過去成為過去,擁抱未來。

推翻執政黨的是執政時間最長的前任首相。Ineza 吐了一口氣,說道,「不幸的是,這個系統就是這樣運作的,裙帶政治泛濫,以政黨為中心。主要政黨總是這幾個,政黨裏的主事人員也總是一樣的。我們仍然需要許多的制度變革,讓新人、年輕的政治家得以逐級成長起來。」

《M for Malaysia》即將要代表馬來西亞角逐2020年奧斯卡最佳國際故事片獎。
《M for Malaysia》即將要代表馬來西亞角逐2020年奧斯卡最佳國際故事片獎。

Dian 堅持為影片取名為《M for Malaysia》,片名中的「M」同時解讀為 Malaysia(馬來西亞)、Multi-racial(多種族的)、Maruah、Masa Depan 馬來語中的「尊嚴」和「希望」等等。經歷了之前一連串的醜聞,馬航客機MH370失蹤、MH17被導彈射中墜毀以及震驚世界的納吉貪腐案「1MDB」,她說,「我們想從好的角度來介紹馬來西亞。就這一次,我們希望能有一些好事情,是馬來西亞做到的。」

馬哈迪看完影片後,對馬來西亞媒體《當今大馬》表示,「在這次選舉(GE14)中,主要問題是納吉。到了GE15的時候,人們將評估希盟的表現。這絕非易事,第二次絕非易事。」

一位觀眾留言,「到了今天,只有希盟的粉絲才會理解這部紀錄片並且深受感動吧,而普通人只會將其視為一部經過精心編輯的虛實難辨的電影。」這位觀眾認為,影片試圖證明納吉是一個無恥的惡棍,用希盟對納吉未經證實的指控和懷疑,把問題都歸於納吉身上。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聚集在馬來西亞街頭的示威者,大聲地喊著「Bersih」,吶喊聲之外是警察舉著盾牌和警棍。Bersih,在馬來語裏是「乾淨」的意思,也是馬來西亞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簡稱淨選盟)的名稱。正如名字所述,「淨選盟」自2007年組織了五次大型集會,反對的正是自馬哈迪開始的選舉操控,要求政府還馬來西亞一個乾淨的選舉。

影片後來,警察發射催淚彈驅散人群,當時正好在街頭拍攝示威活動的 Ineza,被催淚彈嗆得鏡頭搖晃。這條放在影片開頭的片段,並非攝於馬哈迪的十一日競選活動,Ineza 透過旁白告訴觀眾,她過去不認同外公在某些事情上的處理手法,用上街抗議的方式表達隔代之間政見的不同。今年婦女節,新政府管治下,Ineza 仍然上街游行為女性權益發聲,她說,「我仍然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現任政府。如果他們沒做好工作,我就會回到街頭抗議。 」

如今,根据《當今大馬》的報導,截至今年8月,希盟政府的支持率已經從去年5月大選時的87%大跌至35%。馬哈迪就任首相後,許多人發短信給 Ineza,希望她幫忙給馬哈迪帶話,她拒絕了。「總有人希望我和我外公坐下來,我告訴他去做這個、做那個」,Ineza 略有無奈,「我並不代表政府。」

6月21日是《M for Malaysia》在香港的首輪放映日,放映結束,Ineza 和觀眾們滯留在放映影片的金鐘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上千人在位於金鐘的立法會前示威。香港這場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草案的示威行動已步入第13天,在金鐘半山腰上,Ineza 說,「從這裏你就能聽見他們的聲音。」

讀者評論 5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BERSIH不是沒有暴力,但整體上絕對可以稱作是和平的。只是這樣的和平集會,在後期已有許多不滿聲音,想要增加衝擊力道,但一直起不來。大家想搭上選舉的方便快車,投給怎麼看都有問題的希盟-馬哈迪,用後見之明說:看吧我們是和平集會爭取來的。

  2. bersih沒有暴力反抗?
    https://www.google.com/amp/s/peraktoday.com.my/2012/04/penyokong-bersih-3-0-ibarat-hilang-kewarasan-bertindak-ganas/amp/
    這只是其中一則新聞。
    對於Bersih4和5的嘉年華,甚至被前首相(他的朋黨史,貪污史,濫權史和操控種族關係的手法至今任然歷歷在目)收編,導致馬來西亞民運一夕之間倒退20年。
    然後現在你說馬來西亞Bersih在面對防暴警察,水炮車的面前不曾暴力反抗?
    you must be kidding me.

  3. 十年民運,五次Bersih(清潔)大遊行,和平反抗納吉的暴政。面對水炮,警棍,最令人心驚膽跳的紅頭兵,也經歷絕望認為和平遊行於事無補。我參與了第四次的遊行,卻沒有去第五次,誤認為這不能改變什麼。
    我們終究都堅持非暴力抗議。從幾萬人的遊行至最後百萬人,清潔民運團結凝聚了不同的人,在第十四普選拉下納吉。
    在玩弄選票下,納吉其實只需要30%選票就能贏得大選,他都輸了。
    我學到一件事,面對強權,和平抗議一定可以改變世界的。是需要耐心和信念。絕對不能以暴力反擊。

  4. 不知道是明顯知道自己出自利益的(有病識感)還是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大家好的(無病識感的)政治人物比較好,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最好最真心,用「真心」檢視政治人物簡直是一種髒話和對選民智商的侮辱。現在對大馬人只有一個檢驗標準:看他們對中國大外宣的態度,會選擇他們心中虛假的文化祖國犧牲真實人命的,大概判斷力也不用太期待。不過鄰里範圍的地方勢力可能還是當地人最清楚,全國範圍除了平常就有用心關注議題的,大部分人就是湊湊熱鬧罷了。

  5. 他讓安華接任成真,就表示他是真心為馬來西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