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門群島和台灣斷交後,我們與當地華人再次「漫步唐人街」 自60年代起,一曲〈漫步唐人街〉(Walkabout Long Chinatown)便被稱為索羅門群島的「地下國歌」,長年以來,索國與各種「中國」的互動亦從未中斷過。自辛亥革命時期開始,來自廣州的工程師、原籍福清的華僑、逃離97的香港人,都在這富有傳統部落宗族色彩的小島上落地生根,也深深影響當地的政經結構,乃至間接改變了南太平洋的局勢。
評論|白信:從治理暴力到路線鬥爭,香港革命是中國的內生危機 那些僅僅關注香港《基本法》的學者,或認為「一國兩制」架構本身即埋藏憲政危機,卻忽略內地的「憲政」架構及其變動也是關鍵,從而決定着這場危機的內生性質。
索羅門群島發生「反對與台灣斷交」遊行後,我們飛去與當地人聊了聊 位居南太平洋群島戰略要衝的索羅門群島,在上月與台灣斷交,引發當地Malaita省揚言「宣布獨立」抗議。為何兩岸的外交競逐竟引起如此波瀾?當地華人如何成為索國關鍵因素,讓索不顧美、澳反對,也要與台斷交?
台灣斷橋下,6名罹難者和他們身後的印、菲漁工社群 台灣宜蘭南方澳斷橋事件之後,六名印、菲漁工不幸身亡。平日里,為了生計,他們在廣闊無邊的海洋上工作,也在漁村裡建立了自己的清真寺、聚會所與屋頂的小農園,擁有一個近2000人的外籍漁工社群。在一場災難過後,這群異鄉人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岸邊,舉辦了一連串隆重而倉促的祈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