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歐洲
評論|
誰是蔣經國:中華民國在台灣,意外的國度如何有了意外的民主?
2020年公開的蔣經國日記,是胡佛研究所學者林孝庭長達六年蔣經國研究的「最後一塊拼圖」,如今,拼圖成果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幫中國做「大飛機夢」的德國高科技:是商業雙贏,還是為國際政治埋單?
被中國國企收購後,他們從一家德國小鎮的業內「隱形冠軍」,一腳踏入了席捲而來的全球高新技術市場「中國競爭力」的漩渦中。
日久他鄉是故鄉:從「中國回教徒」到「台灣穆斯林」
從台北的盆地邊緣出發,可以看見台灣一頁層層疊疊的伊斯蘭歷史。
「人權,已成為新的戰場」——制裁過後,歐盟如何看待中歐的未來?
歐盟作出制裁時或許還想政經分開,但中國的報復性反擊,讓中歐間一應議題再難避開人權。
評論|
天安門事件後最緊張的中歐關係:新疆問題是否會引發更激烈對抗?
相比對美國有限的反向制裁,中國對歐洲的報復並沒有體現出這種剋制態度,恐怕是中國不認為歐盟有實力制約自己。
香港女孩倫敦染疫記:病困異鄉,我被英國公共醫療網漏掉後⋯⋯
「你們華人這麼沒有公共意識的嗎?又說你們會服從規範?怎可能只因為一己利益違反公共守則。」
數據保衞戰:GDPR的三年之癢
罰單與投資、數據與國界、隱私與擾民⋯⋯實施近三年,GDPR的跨境「數據監管江湖」。
遭遇種族歧視後,我在柏林策劃了一場影展
無論對政府和警察有多麼失望,我對文化依舊懷有信念。公權力不作為的地方,恰是藝術和公民社會最需要行動的。
阿姆斯特丹的後疫情經濟:不求增長,但求「甜甜圈」?
在疫情高峰,接住一份理想主義經濟模型的城市。
評論|
中歐投資協定加速通過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對歐盟進行戰略拉攏的驅動下,中國在消除市場壁壘方面作出了關鍵讓步和承諾。
《水漾的女人》:遊走在柏林水濱的奇幻愛情故事,也不能脫離政治現實
寶拉·貝爾飾演水妖拿下柏林影后,用奇幻愛情反映柏林城市整合的難題
在倫敦,一位香港建築師的木教堂:捧起移民者曾被踐踏如草芥的生命
移民社群離開家鄉奔赴新地,會經歷大幅度的時間和空間的置換,建築物就成為較不暫時卻又靈活流動的容器⋯⋯
1
...
26
27
28
...
50